从“飙高音”到“挖文化”:音综内卷的尽头是《中国情歌大会》?
这篇文章是【高能E蓓子】的原创作品,严禁转载,若需转载请联系后台,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最近我发现了一档非常有趣的音综——《中国情歌大会》。
爱情歌曲无疑是音乐的永恒主题,中国情歌中回荡着《西厢记》的余音,既宏大又深刻。所以,当段奥娟、袁一琦、姚琛、井胧等年轻常驻嘉宾登场时,我心里难免产生些许疑问。
特别是当你知道这是一个竞演节目时,疑问更是加深了……
除了常驻嘉宾,每期节目还会邀请飞行嘉宾参与,他们负责分组选曲、编排舞台,并由观众投票决胜负——“情歌”这个主题能这样操作吗?
不过看了三期,我渐渐明白了。“竞演”其实并不是节目中的核心部分,选手们一边唱歌,另一边对手可能已经上台伴舞了……
有时,大家仿佛围着篝火跳起了兔子舞,“竞赛感”几乎没有。节目更多地强调表现和传播,从年轻歌手的角度出发,回顾华语音乐的发展历程,探寻那些歌曲背后的丰厚文化底蕴。
情歌作为主线,串联起了许多人物和故事。
歌曲所代表的意义……
如果要为《中国情歌大会》贴上标签,我认为整个节目都在强调一种“文化感”。
歌舞是从古老的巫傩文化中逐渐流传下来,经过时代的装饰和改造,才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这也意味着,如果我们从“现在”回顾过去,那里不仅有青青的草地,还与我们的民族文化渊源相关。
“情歌”这一主题选得十分巧妙,爱情作为贯穿艺术史的超级主题,不仅能够包容各种内容,还是跨越时空激发共情的桥梁。
节目正式播出前,《中国情歌大会》邀请了中国音协主席叶小纲、小柯、谭伊哲等20多位音乐人对“情歌”和“中国式浪漫”进行了深入解读。他们用专业的眼光和理解,回顾了中国情歌的发展脉络。
例如段奥娟演唱的《槐花几时开》,这是一首几乎适合所有听众的歌曲,讲述了一位姑娘在槐花树下等待心上人的故事,其中的寓意一目了然。
花开花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正如节目中提到的,古今中外都能找到相似的故事,而歌曲的核心传达的是一种坚守的信念,虽然在现实中时有波折,却始终不灭,这才是美的所在。
情歌有时也承载着特定的文化背景。
例如袁一琦与井胧联手演唱的三首歌中,便有一首《茶山情歌》,其旋律与歌词的表达方式并不像现代歌曲那样直接诉说,但其文化内涵极为丰富。采茶歌是中国南方民歌的一种经典形式,各地都有自己特色的茶歌,劳动人民通过叠韵重唱,表达自己对生活、劳动和情感的诉说。
茶歌里既有朦胧的情感,也有勉励人勤劳的教诲,更有对故乡山水的描绘。贵州布依族的一首茶歌唱给妹妹听:“中间织起茶花朵,两边织起采茶人”,茶歌不仅仅是在描述采茶这项活动,更是在歌颂那些辛勤劳动的采茶人及他们的生活、思想和感情。
对于我们身处城市的现代人来说,采茶或许已经是一个遥远的话题,但其中的思想和情感依然能够引发共鸣。古人通过采茶时的对话所传递的情感,我们今天依然能够理解。因此,“茶歌”的形式能够传承至今,像是从过去岁月中带出来的一片琉璃瓦,充满了珍贵的文化符号。
节目组特别安排了许多自带“意象”的舞台表演,无论是广受喜爱的《达坂城的姑娘》,蒙古风情十足的《天边》,还是来自湖南桑植的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这些歌曲的背后,最重要的或许不是歌曲本身,而是它们所代表的文化符号。
实际上,选择爱情作为音综的主题,恰恰体现了如今音综的竞争有多激烈。单纯的比赛形式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各大音综纷纷寻找细分领域的突破,有的加入了戏曲元素,有的注重原创唱作,有的如“乐队的夏天”,而有的则尝试融合民谣和嘻哈……
可以说,传统的音综红利期早已过去,我们已经悄然步入“主题音综”时代。
《中国情歌大会》的主题正好在虚实之间。它既不同于“好声音”或“歌手”,不需要那种歌手对决的现场气氛;另一方面,“情歌”几乎是一个虚设的主题,庞大的曲库赋予了选歌极高的自由度——我甚至认为,广义的“爱情”曲库,可能比“非爱情”歌曲还要丰富。
因此,这个音综还需要另一个实质性的标签,而节目组给出的答案是“文化”,通过回溯源流和涵盖不同符号体系,既赋予嘉宾创作自由,又为节目本身的文化价值提供了更广阔的阐释空间。这个策划实属巧妙,尤其在当下所有音综都强调“歌唱至上”的背景下,《中国情歌大会》却选择了让观众思考:歌唱的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
华语音乐中的爱情观,随着时代的演变而变化。
比如上世纪70年代末,邓丽君的《甜蜜蜜》席卷内地,她的歌声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社会在长期压抑后的情感释放。而她的音乐风格与古典诗经中对爱情的表达,似乎存在某种共鸣——她唱的是一种超越世俗的爱情。
而当00后的歌手像井胧和袁一琦演绎《甜蜜蜜》时,明显的“代沟”感令人觉得不适。因为今天的年轻人对于爱情的理解,已经不同于过去,他们可能更注重理性而非纯粹的感性表达。
随着时代变迁,爱情的主题在歌曲中也不断变化。年轻人依然能唱老歌,但他们的方式已经不同于原唱,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曲风上,更体现在情感的传递方式上。
结语: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情歌,而如今的情歌是什么样的呢?在《中国情歌大会》这个舞台上,虽然有些前辈歌手参与,但整体视角非常年轻。过去流传下来的经典情歌,年轻人不该只是照搬歌单,而应该从华语音乐的过去与现在中,寻找未来的声音。
未来的爱情主题是什么?是继续高唱旧日情歌,还是开辟新的天地?这个问题,可能只有在更多的音乐碰撞中才能找到答案。
分享如果你喜欢,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