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当全网骂她时,我却同情她,背后的故事让人深思
大家纷纷对房琪进行指责。
在《浪姐6》中的一番话,“叶童精力可能不行”,仿佛点燃了燃烧的火焰,激起了那些看不惯她的人无尽的怒火。这一瞬间,舆论的漩涡迅速吞噬了这位自媒体女王的形象。
就在昨天,我在某个社交平台上看到许多针对房琪的批评文章,甚至有网友声称房琪已经“塌房”,并且一口气写了多篇讽刺她的文章。
今天早上,我与朋友简单讨论了此事。我们都意识到,房琪的处境其实有些令人同情。我们与她的遭遇似乎有些相似,所以能深刻理解她此时的心情。
我们常常能在屏幕背后输出大量的情感和观点,但当面对一群人时,我们的语言组织常常会混乱,甚至事后会自责自己说错了话。房琪的情况却不一样,她的言论直接暴露在成千上万的网友面前,成为了群起而攻之的对象。
当人们在捧她时,称赞她的“她强任她强,清风拂山岗”激励了许多人;然而在她被踩的时候,却又批评她逻辑混乱,评论中堆砌着华丽的词藻。那些批评她的人,好像都有一杆衡量标准:少数人说她不好或许只是偏见,但当众人都开始指责时,他们便跟风指责,仿佛自己没有判断力。
舆论的方向到底是谁在引导?其中不乏嫉妒她的人、看不惯她的人、随波逐流的人、蹭热度的人……
果然应了那句老话:“人怕出名猪怕壮。”
当曾经的“清风拂山岗”文案女王摔下神坛,我们究竟是在审判什么?
我认为,世间没有绝对的好坏,存在的始终是事物的两面性。不能单凭一句话就对一个人做出高低评判。
一、房琪是普通人真实的写照
人们普遍都有“崇尚强者”的心理,这使得我们更喜欢看那些积极向上的内容,吸取自己未曾接触过的知识。然而,这种心理的后果往往是,我们忽视了每个人在现实中其实都有缺点、缺乏完美,都有不足和鲜明的个性。
展开全文房琪通过精心剪辑的短视频,用文字和画面如同江南的细雨般洒进了观众的心里。但当她跨入需要快速反应的综艺节目时,那些经过长时间琢磨的文案便失去了作用。
就像我们误入江南,恰巧碰上暴雨,便会产生“江南是骗人的地方”这种片面的想法。其实我觉得,她在节目中对叶童的误判并非出于恶意,而更像是一位长期与风景和文案对话的人,突然被投入到这个复杂的名利场时的茫然无措。
自媒体创作是一种缓慢的艺术,创作者可以反复打磨每一个细节。然而,现实生活没有给她足够的时间来反应,尤其是在这种综艺节目中,面对一群经验丰富的明星时,反应速度成为了一项巨大的挑战。
这就像我们学生时期,准备了很久的发言,站上讲台时,仍然会因紧张而出错。她的失误,恰恰是普通人真实的写照。
二、对“低情商”的批判,实则暴露了批评者的情商
李子柒是完美的人吗?房琪是完美的人吗?刘亦菲是完美的人吗?你是完美的吗?答案都是否定的。
当房琪在综艺中稍有失言,遭到批评者逐句剖析时,是否有人意识到:要求一位依靠文字创作谋生的艺术家,在综艺节目中具备脱口秀演员的机智反应,实际上是一种极为苛刻的要求?
当我们轻易地用“低情商”来评价一个人时,是否也暴露了自己情商的不足?
高情商的人不会轻易说“这个人情商低”,因为他们知道,这样的言论本身就暴露了问题的所在。
事实上,房琪的“失误”更好地证明了她作为创作者的真实面貌。毕竟,机器算法永远不会出错,而那些完美的人,可能依靠的正是“演技”而非真实。
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造神和弑神的力量往往来自同一批人。他们用一把标准衡量你是否完美,不允许你有任何“落差感”。
但我们应该学会接纳他人的不完美,接纳他人的“落差感”,这才是对人性的最大宽容与理解。
舆论总是带着单一的声音,我们要保持中立,因为我们不知道,下一次,是否也会成为那根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