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张瑜:离婚后单身30年,再见前夫仍感到心动,68岁没有子女
“你变了。”
张建亚看着她,目光停在张瑜眼角细密的皱纹上,语气里带着一点叹息。
“你也是。”张瑜轻轻笑了笑,眼神却飘开了。
这是他们离婚三十年后的第一次见面。
场地不大,是一次小型电影活动。他是特邀导演,她是嘉宾演员。
主办方把他们的名字印在同一排嘉宾卡上,没人想到他们会同时出现,连他们自己都没想过。
空气里有点尴尬,也有点默契。
仿佛当年那些故事,早已被时间埋进了尘土,但又在这一刻,被轻轻掀起了边角。
她还是那个倔强的张瑜。只是头发花了,妆也不再浓。
他也不再是那个执着守在片场门口等她收工的年轻人,白发斑驳,眼神温柔而寂寞。
谁都没有说“这些年你过得好吗”,因为答案写在了脸上。
出身体面,从游泳选手变成“初恋女神”
1957年,张瑜出生在上海。
家里条件不错,父母是高校教职工。小日子过得很稳,但她从小就不是那种循规蹈矩的女孩。
别的孩子学琴,她要跳舞;别的孩子怕水,她偏要学游泳。
她说:“我讨厌被束缚。”
谁能想到,这么个不安分的女孩,原本是想当运动员的。
人生转弯,是在她十六岁那年。她陪同学去试镜电影角色,结果阴差阳错被导演看中。
导演让她唱首歌,跳支舞,她照做了。没想到,这一跳,就跳进了电影圈。
刚进上影厂那会儿,没人把她当回事。跑龙套、递水、站背景,她都干过。
她没抱怨,也不抱希望,只认准一件事:把每一个镜头拍好。
机会,果然来了。
1977年,她接了谢晋导演的《青春》,在里面演了个小角色。但就这么个角色,却让她崭露头角。谢晋看上了她的灵气。
但最让她一夜爆红的,是1980年那部《庐山恋》。那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言情片。
她演的是个从海外回国的女孩,青春、洋气、敢爱敢恨。尤其那一吻——中国银幕上第一个吻,轰动全国。
张瑜成了“初恋女神”,男粉丝写信写到她家信箱爆满。
她拿下了金鸡奖、百花奖的最佳女主角,一年四次封后。
但真正让她动心的,不是戏里的男主角,而是一个默默在她身边守了七年的人。
他等了七年,她说“好”
张建亚。那年他还只是上影厂的临时演员,说是“演员”,其实大多时候是在幕后帮工。
第一次见到张瑜,是在片场门口。她穿着牛仔裤和白衬衫,背着双肩包,头发扎成马尾。笑起来有点野,也有点傻。
他没敢靠近。只是远远看着。从1975年起,他就默默喜欢她。
不敢表白,也不敢接近。怕自己“配不上”。
但他一直在努力。后来他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是和张艺谋、陈凯歌同一届的同学。
四年后,再见张瑜,他终于鼓起勇气。
他说:“我一直喜欢你,我没说,不是因为不够爱,是怕你嫌弃。”
她没马上答应。但他等了七年,哪怕她红到发光,他也没放弃。
终于,1982年,他们在一次聚会后,她轻轻点头:“那就试试吧。”
1986年,他们结婚了。
婚礼没多铺张,但她笑得像个孩子。那天,她对朋友说:“他不是最出名的那个,但他是最懂我的那个。”
婚后,张建亚对她百般照顾。她拍戏,他守在现场;她加班,他凌晨送宵夜;她生病,他亲手熬药。
但这段婚姻,没有走到白头。
她走了,带着梦想,也带走了爱情
1985年,她提出要出国深造。“只是去一年,很快就回来。”她对他说。
张建亚犹豫过,但还是点头:“我等你。”
可她一走,就是六年。
她去了美国,去学电影、学语言。白天上课,晚上打工。
为了练口语,她宁愿去白人家庭当保姆,也不去华人店铺。“怕被认出来,也怕丢人。”
她说这话时带笑,张建亚听着却难受。
六年里,他们靠写信维系感情。但越写越少,感情也越来越淡。
她没回,他也没追。1991年,两人办了离婚手续,和平分手,没有一句埋怨。
她去台湾发展,他留在内地拍戏。从此,人生两条路,再没交集。
张瑜说过:“我们之间,没第三者,也没争吵,就是在时间里走散了。”
回不去的爱情,换不来的归属
她在台湾拍戏三年,但并不顺利。没有资源,也没有圈子。
1993年,一个电话打破了沉寂。是张建亚。
“回来吧,我给你留了一个角色。”那一刻,她有点想哭。
她回来了,出演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前夫执导的。
他没再问她这些年过得好不好。她也没再提当年的事。
他娶了人,有了孩子。她呢,始终一个人。
这些年,她转做幕后,参与出品、当制片人,也偶尔参演。但她的名字,早已不像过去那么响亮。
她住在上海一栋老公寓里,生活简单,饮食清淡。不婚不育,也没收养孩子。
她说:“我把时间都交给了电影,也就没空留给家庭。”
人们问她后不后悔,她只是摇头:“哪有那么多如果。”
但有人见过她在片场拍完戏,坐在空无一人的观众席里,盯着荧幕发呆。那一幕,《庐山恋》的片段正好放到两人初吻时。
她眼圈红了,却没让眼泪掉下来。
写在最后
张瑜,这个曾经让全国观众为之惊艳的女演员,经历了从巅峰到沉寂、从热恋到离散的人生轮回。
她曾拥有最纯粹的爱情,也亲手放走了它。
她为梦想孤身远赴重洋,却也在异国的深夜中尝过孤独与后悔。
她不是不懂爱,而是太清楚,爱与自由,有时候无法共存。
她这一生,没有孩子,没有归宿。
但她把自己活成了一部电影,高潮迭起,情节曲折,却始终真实。
再见前夫,她心动,但不动声色。
她明白,过去的已经过去。真正的告别,不是说“再见”,而是学会一个人走下去。
如今68岁的张瑜,还在拍戏。虽然不再是主角,但她依旧认真演每一场戏。
她说:“人生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输得起,也走得稳。”
这句话,大概就是她一生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