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北大心理师的一番话,才明白赵露思的蠢,不是没脑子这么简单
在赵露思的病情稍微好转后,她第一件事便是抓住流量热潮,立即投入综艺节目拍摄。为了提升节目的关注度,节目组大肆宣传:“这是公益节目”,“她选择零片酬参与”,“全程素颜出镜”。通过这三种方式,《小小的勇气》一开播便迅速引起了热议。然而,赵露思并未如预期通过这个节目获得更多的关注,反而有不少人把节目拉黑了。
这档节目并未展现任何公益性,反而让人觉得她在不断强化明星身份的优越感。随着争议的扩大,一位北大的心理师对赵露思的行为进行了精准的分析。看完这个心理师的评价后,不禁感叹:她们的分析太准确了!
“你的富贵我未曾参与,那为何你的悲伤要分享给我?” 这句话登上热搜后,关于赵露思的争议迅速升级。其实,赵露思的病情才刚刚好转。如果她真的想避免外界的声音影响自己的健康,最好的方法应该是暂时从公众视野中消失。然而,她并没有选择这种方式,而是继续活跃,给人一种生怕错过流量高峰的感觉。
在这个所谓的公益节目中,赵露思看起来并没有真心投入公益,而是试图让大家知道她的生活有多么艰难。她是否意识到,自己和这些贫困山区的普通民众在痛苦上的差距,实际上更为显著?这些人每天都在为生计奔波,而她却拥有丰富的财富,还要去卖惨,这到底有何必要?
作为公众人物,赵露思过去过着优越的生活,以至于她在节目中的表现,完全无法共情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的艰难。例如,当她看到孩子们爬悬崖时,她的第一反应竟然是:“这些人能够在这么酷的地方做着这么酷的事情,真的是太让人羡慕了。” 然而,观众却直接指出:“对你来说,或许只是个游戏,但对于这些孩子而言,爬悬崖是他们生存的唯一方式,稍有不慎就可能丧命。”
她为何觉得这些人的艰辛生活竟然变成了一种“酷”的展示?他们的苦难,赵露思明明看在眼里,却好像觉得这不过是平常事。面对这些困境,当地人似乎早已习以为常,他们也从未想着在她面前诉说苦楚,因为大家都是成年人,应该懂得如何处理情绪。
然而,赵露思却频繁将话题拉回到自己身上,提到与父母的关系不佳,接着又聊起工作中的辛苦,说自己每天只能睡几个小时。但值得一提的是,她每天睡几个小时,却能赚到普通人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在这种对比下,她为何如此轻易在这些人面前卖惨呢?
在展示完“苦难”后,她又做出了许多失礼的举动。当她得知村里只有一位老爷爷会做针线活时,她的反应竟是:“你为什么不把这个手艺传承下去?这样的做法是不是太自私了?” 但她是否了解,当下的社会,年轻人哪里有愿意留在村里学这些传统手艺的?
旁边的女子见状,马上解释道:“不是他不愿意传承,而是现在没有年轻人愿意学。” 不禁让人疑惑,赵露思为何没有意识到,失传的传统手艺并非因为老一辈自私,而是现实环境使然。如果没有这位女子的机智反应,可能那位老爷爷会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
在做错了这么多事后,本以为赵露思会反省,没想到她还开始对他人的人生计划指手画脚。在与一位小女孩交谈时,发现她在艺术方面具有天赋后,赵露思直接对其父母提出建议:“你们一定要全力支持她,让她走艺术道路。” 这一番话让那对农村夫妇尴尬万分,因为他们能给女儿的支持本就有限。
看到他们的窘迫表情,赵露思如果情商稍高,应该适可而止。但她依旧未能察觉自己的失礼行为,反而继续指点他人。网友们对她的言行愤怒不已,纷纷在评论区发泄情绪。
随着讨论的升级,一位北大的心理师对赵露思在节目中的表现进行了深入分析。听完她的评价后,许多人改变了对赵露思的看法,意识到她现在可能正处于一个极其痛苦的阶段,内心矛盾且挣扎。她之前患病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很多人甚至担心她无法挺过去。虽然她的病情有所好转,但北大心理师指出:“她的表面好转仅是表象而已。”
从赵露思的行为来看,她仍然处于高压状态,否则不可能在病情稍有好转后,就立马投入综艺节目的拍摄。这也暴露出她对名气的恐惧,生怕被大众遗忘。然而,这样的做法对她的身体健康非常不利。若不能及时摆脱这种状态,她的能量将会被完全消耗,精神状态也会日益恶化。她在节目中提到睡眠时间严重不足,无法入睡,心理师认为,这源于她精神上始终处于紧张状态,难以放松。
赵露思陷入了一个死循环,每当精神状态不佳时,她便试图通过外界的肯定来寻找安慰,这导致她频繁做出引人注目的行为,但却常常收到否定性反馈。长期下来,她的自我认知将进一步崩裂,陷入困境。
这位心理师强调,物质上的富足与精神健康并不成正比。直到这一刻,人们才明白,赵露思为何尽管拥有大量财富,却仍不断向大众诉说内心的不满,因为她的心理健康已出现严重问题。那么,是否通过这档节目,赵露思的心理健康会有所改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