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狗阵》看国人

2025-04-12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管虎在大众心中的形象,似乎主要源于他的军事题材影片《八佰》。这部电影让他饱受争议,人们指责他受到西方文化的过度影响,提出对国民党形象的美化,以及日本角色的过度正面呈现。面对这样的评论,管虎保持沉默,显然他不会对这些噪音太过执着。

其实,了解历史、洞察人性的观众,稍有品位的,便能领悟管虎想要传达的深意。然而,许多人却更倾向于观看如《美羊羊与灰太狼》之类的轻松娱乐,浑浑噩噩地追逐短暂的快乐。如《狗阵》在豆瓣上仅有6.9分的评分,勉强及格,可见大多数观众的欣赏水平仍然停留在肤浅的感官娱乐层面。

如果没有彭于晏的参与,以及管虎热衷让他多次换裤子的安排,想必部分女性观众对这部电影也不会有太高的兴趣。

当电影聚焦社会底层,揭示苦难与黑暗,表现迷茫和痛苦时,那些坐在咖啡馆巨型玻璃窗边的人,往往会带着怀疑和不屑的态度,甚至感到极为不适。他们宁愿选择郭敬明的《小时代》,那些华丽且虚假的都市丽人,享受着充满爆米花香味的欢笑,票房轻松突破十亿。而对于生活中那些未被察觉的真实,观众固执己见,他们不愿相信,更不想面对。这种人性中的偏执与成见,短视得使得沟通几乎无望。

二郎和那只黑狗的命运,会引起谁的共鸣?又会激发什么样的思考呢?在西北那片荒凉的边地,谁能真正感同身受?

展开全文

对于经历过严酷苦痛的老一辈人,他们曾咬树皮、吃泥土、身穿破衣,自然也难以相信莫言小说中的文学描摹。那些将文学视为历史的人,成为道德批判的最佳靶子,就如非洲草原上发出诡异叫声的鬣狗。

而在面对深刻而晦暗的内容时,现代人普遍失去了耐心和阅读的兴趣。这并非只应归咎于某一代人或某类人。

回顾14年前的2011年,一部低成本电影《一次别离》,获得了戛纳电影节关注单元的最佳影片奖,评分高达8.8。这部伊朗与法国合拍的影片,更像是一部朴实的纪录片,甚至懒得配乐,从生活的角度切入,聚焦于世界各国中产阶级中年后所承受的双重压力。

而《狗阵》,作为2024年该单元的最佳影片,几乎同样质朴,几乎摆脱了一切虚假的元素。它真实得让人感到身临其境,然而却有太多人不愿直面生活。

总有人提起那句具有中国特色的话——管虎肯定是想拍出西方人爱看的电影,才得以获奖。其实,之前被批评的还有张艺谋,他的《活着》和《秋菊打官司》也曾遭到质疑。许多人认为,自己的苦难无需展示给他人看,藏起来就好,显露出来反而让人丢脸,出于面子,他们甘愿付出代价。

这些人还会说,我们要歌颂并唱赞歌,这样就能生活在幸福与快乐之中了。

若幸福和快乐如此容易获得,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去思考,去努力呢?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