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张嘎》胖翻译王澍:现实翻译身份,离世已21年

2025-04-07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每提到《小兵张嘎》,许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那个幽默又让人捧腹的胖翻译。这个角色由王澍扮演,而王澍的演绎令人过目不忘。除了演员身份,王澍还是一位杰出的俄语翻译,翻译了多部前苏联电影作品。

在王澍的生活中,妻子陈珩的地位非同凡响。王澍曾深情地表示,“陈珩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人。没有她,我的世界将失去色彩。”他与陈珩的相遇源于东北电影制片厂,那时的陈珩,原名曹佩箴,也是哈尔滨人。作为满映培训的第一期演员,陈珩毕业后成为了满映的正式演员,并参演过《迎春花》和《龙争虎斗》等多部电影。

满映解散后,陈珩回到了哈尔滨,之后她辗转至长春,成为东北电影制片厂的一名演员。在这里,王澍遇见了她。两人都是哈尔滨人,拥有相似的兴趣爱好,因而迅速产生了浓厚的感情。王澍风趣幽默,才华横溢,而陈珩则美丽大方,坚韧独立。不久后,两人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展开全文

婚后,陈珩被分配到音乐科学习各种乐器,而王澍则专注于演员和翻译工作。解放后,王澍被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妻子也随他来到北京,并在北京电影学院担任教职。夫妻俩相濡以沫,共同度过了许多难忘的岁月。

然而,命运并未对这段美满的婚姻宽容。1986年,年仅60岁的陈珩因病去世,王澍因此深陷痛苦之中。失去妻子这一伴侣和生活支柱,对他而言是一次致命的打击。此后,王澍逐渐远离了演艺圈,回归到生活的平静中。

王澍的演艺生涯,离不开妻子的鼓励与支持。他能够踏上演员的道路,正是因为妻子在背后的默默支持与陪伴。他的个人经历也充满了传奇色彩。王澍于1928年出生在哈尔滨的一个富裕家庭,父亲王兰亭是著名工程师詹天佑的测量员,后转行做生意,成为当地的富商。得益于优渥的家庭条件,王澍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他聪慧过人,且对表演艺术充满热爱。王澍从小在基督教堂上学,掌握了流利的俄语。长大后,他便进入电影公司担任翻译,逐渐接触到了电影。进入东北电影制片厂后,他不仅参与了影片的制作与剪辑,还开始接演小角色,逐渐崭露头角。

1963年,王澍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这一年成为他演艺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当时,北京电影制片厂正在筹拍电影《小兵张嘎》,凭借其翻译背景和角色设定的独特气质,王澍成功地获得了“王翻译官”这一角色。尽管这个角色是反派,但王澍通过精湛的演技,把胖翻译的狡猾、贪婪、愚蠢演绎得淋漓尽致。电影上映后,胖翻译这一形象迅速为观众所记住,王澍的名字也开始广为流传。

此后,他在众多作品中塑造了经典角色,如在《四个小伙伴》中扮演慈祥的父亲,在《奔向银幕的马》中饰演黄默,在《北京小妞》中则是一名评委。然而,在他正准备大展拳脚之时,演艺生涯却遭遇了停滞。接下来的十年,王澍的事业未能取得显著的进展,直到十年后他才重回演艺圈。然而,命运再次对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他的妻子离世。

妻子去世后,为了减轻心中的痛苦,王澍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工作中,余下的时光则与儿孙一起享受天伦之乐。2000年,王澍参演了话剧《冰糖葫芦》,但身体状况却频频亮起红灯,他的健康日益恶化。2003年,王澍因肺癌去世,享年75岁。他临终时的遗愿是低调处理丧事,家人未曾举行盛大的葬礼,因此很多人并未得知他已经离世。

转眼间,王澍离世已有二十多年。他虽已不在人世,但他曾在银幕上留下的经典形象与翻译作品,依然鲜活地存在于观众心中。王澍的艺术生命如同那些默默奉献的老一辈演员一样,虽然离开时并不张扬,但却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对于这位为艺术倾注一生的老艺术家,我们仍然深感敬意。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