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门最死不瞑目的,不是白二爷,不是杨九红,竟是他!
我是玲姐,专注于影视剧评论。今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大宅门》。点击右上方“关注”,继续跟随我探索更多精彩原创剧评,今天是第54篇。
《大宅门》这部作品的魅力,在于它的每个角色几乎都深陷于自己的悲剧命运。正如著名评论家李陀所说,郭宝昌的这部剧具有“一个非常不平凡的特点:剧中的每个角色都是悲剧人物。”在这一百三四十个角色中,不仅仅是白景琦、白文氏和杨九红等主要人物,连那些貌似喜剧的小丑式角色,也在内心深处酝酿着无法平息的愤懑与贪欲。无论他们一生中屡屡失败、屡屡抗争,最终还是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
剧中的“死不瞑目”之人,往往是最令人难忘的悲情角色。提到这点,我们最先想到的,恐怕是白二爷——白颖轩。作为白家的二儿子,他的一生充满了无奈与遗憾。母亲冷漠,父亲疏远,虽然有一次代替大哥去詹王府出诊,却因一场大祸被束缚在家,终日沉浸于书墨之间。二爷对自己的一生深感惋惜:“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最触动人心的场景,是当白景琦被二奶奶赶出家门那天,白颖轩在角落里默默目送儿子远去。那一刻,他没料到,这竟然是永别。临终时,儿子曾送给他的一方上等砚台,也算是白景琦的陪伴吧。尽管二爷临终或许心中满是遗憾,但他也能知晓儿子在济南的生活不错,或许也能带着一丝笑意离去。
但最为悲情的角色,无疑是杨九红。她的身份注定了她一生无法融入白家这个大宅门。尽管她深知自己在这个家庭中注定无法得到接纳,最伤心的却是,她的亲生女儿白佳莉始终无法承认她为母。尤其是在她误抢了女儿的孩子之后,母女之间的裂痕愈发难以愈合。杨九红忍痛把外孙交给女儿时,曾幻想过白佳莉能喊一声“妈”。然而,这个愿望始终没有实现。
当她临终时,她已然心如死灰,没有任何事情再值得她留恋。她悄然死去,几乎没有任何牵挂和遗憾,内心早已死寂。
然而,真正“死不瞑目”的角色,竟是你意想不到的——詹王爷。尽管他位高权重,拥有显赫的身份,但他在家庭与事业上的失败,使他成为剧中最为复杂的悲剧人物。作为一位父亲,詹王爷始终无法给予女儿应有的关爱,这种缺失导致了大格格对他心生怨恨。在那个封建社会,大格格的未婚怀孕成了她对父亲的反抗,她的不满最终激化为亲情的断裂。
詹王爷对家族的名誉极为看重,甚至不惜伤害自己的女儿,强行将她生下的双胞胎送走。尽管他以为这样是为了维护家族的面子,实际上却将自己的女儿推向了更悲惨的命运。大格格最终逃出王府,流落在外,一生过得清贫;而二格格嫁入皇宫,却成了宫廷权力斗争的牺牲品。詹王爷这一生,最终只剩下一个儿子,他深知自己亏欠两个女儿,临终时心怀愧疚,这也让他无法安然离世。
詹王爷的忠诚在剧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无论是对母亲的孝心,还是对国家的忠诚,詹王爷始终不曾动摇。在老福晋病重时,他为了母亲的健康,不惜去求已与白家结仇,最终将白颖园从监狱里请出来为母亲治病。他对国家的忠诚更是无可比拟。在清朝末年的动荡中,他始终坚定地站在主战派一边,面对洋人的侵略,他决不屈服。
可惜,时代的巨变将他推向了命运的尽头。因清朝政权的腐败与无能,詹王爷最终被发配到新疆,途中因病死去。这样一位忠臣,最终却成为了时代的牺牲品。他生前的忠诚与执着,换来的却是无尽的遗憾和痛苦,这使得他成为了剧中最令人心痛的“死不瞑目”人物。
在剧中的较少戏份中,詹王爷的复杂性格和行为展现了人性的深度。他有时显得强势、傲慢,脾气暴躁;有时又显得耿直、坦率,恩怨分明。尽管与白家有过冲突,但他并非一味敌视白家,反而有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即便在遭遇白萌堂的计谋时,他也表现得从容应对,最终按照约定赔偿了白家一套好车马。他在临终前所说的“詹家的子孙,不能折了自己的骨头和脊梁”,深刻展现了他对家族的深厚情感。
如果你曾经观看过《大宅门》这部剧,欢迎在下方留言与我分享你的想法,我们可以一同讨论这些错综复杂的命运。
(玲姐原创,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