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评分暴跌真相:编剧用3个漏洞,把独立女性拍成笑话

2025-04-05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三十而已》在开播时一度飙升到8.2的高分,网友纷纷赞叹其为“国产女性剧天花板”。然而,随着大结局的播出,评分迅速崩塌至6.8,甚至连编剧本人也在微博上表示“接受批评”。重温这部剧,才意识到所谓的“女性独立觉醒”不过是编剧巧妙编织的一个虚假的外衣,内里却充满了逻辑漏洞和矛盾。剧中的三位女主角在高举女权旗帜的同时,仍然深陷男权社会的枷锁,所谓的“独立”不过是空洞的口号。

**第一个漏洞:王漫妮的“独立人设”根本靠男人搭台唱戏。**

王漫妮在邮轮上甩掉梁正贤那一幕,观众纷纷为她点赞,觉得她“太刚了”。但回顾她的“逆袭”历程,你会发现她所谓的独立不过是建立在男性援助之上:

- 被同事陷害差点丢工作,最后凭借前男友姜辰的咖啡店帮她洗白履历;

- 被梁正贤分手后,回老家依赖镇长儿子张志为她安排工作;

- 想出国留学,最后还得靠一个“前前男友”借给她十万块钱。

最荒谬的是,她去了爱丁堡留学,编剧硬是让一个香港贵妇随便塞她进了商学院。这哪里是独立女性,分明是“男性资源收集者”。现实中的普通女孩要是学她,恐怕早就被房东赶出门了。

**第二个漏洞:顾佳的“全能主妇”,实则男权社会的帮凶。**

顾佳混迹太太圈,拉订单、查账目、替老公打击小三,外界称她是“完美女性模版”。但是,深究起来:

- 她逼迫许幻山把公司名字改成与“家”谐音的“佳”;

- 她为丈夫拒绝蓝色烟花订单,理由是“太危险”;

- 她连丈夫穿什么袜子都要插手,因为“搭配体现品味”。

这哪是独立女性?简直就是男权社会捧出来的“高级保姆”。编剧将她的角色设定成母亲与妻子职责的双重包袱,用“为家庭牺牲”来赚取观众眼泪。真正的独立女性应该是自己的人生规划师,而不是丈夫的职业策划师。

**第三个漏洞:钟晓芹的“成长觉醒”,实则复婚洗白手册。**

钟晓芹离婚时表现得多么酷,靠卖版权赚了156万,网友们纷纷叫她“富婆”。然而,编剧偏偏让她和陈屿复婚,并美其名为“破镜重圆”:

- 陈屿装个小夜灯就被称为“好男人”;

- 量个鱼缸尺寸就被夸“细节控”;

- 说句“我错了”就能轻松化解三年的冷暴力。

最荒唐的是钟晓芹的作家梦,她写的竟然是她和陈屿的婚姻日记,赚取了版权费后又把钱拿去给婆婆买房。显然这根本不是女性觉醒,反倒是“娇妻文学”的翻版。编剧这波操作令人唏嘘,让每个女性角色都披上一层“独立”的外衣,实则内里充满了有毒的鸡汤:

- 王漫妮教你要拒绝富人,但贫困时却要依赖前男友;

- 顾佳教你两手抓事业家庭,但老公出轨时却反思自己“太强势”;

- 钟晓芹教你要活出自我,但最好把人生过成甜宠小说。

《三十而已》评分暴跌的真正原因,正是观众逐渐看穿了这种“独立女性”的伪装——

- 撕开顾佳的Birkin包,里面全是丈夫的脏袜子;

- 拆下王漫妮的Jimmy Choo,脚底竟然压着前男友的汇款单;

- 拆穿钟晓芹的作家光环,文档里竟然是婚姻和解指南。

当我们在豆瓣上给这部剧差评时,实际上是在抵抗一种更隐蔽的价值观:它一边鼓励女性“向前冲”,一边又将她们推回到“贤妻良母”的流水线;一边喊着“打破偏见”,一边用玛丽苏的剧情为性别歧视加上柔光。

**三年后再看这部剧,最令人细思极恐的,是编剧对职场的误读:**

- 顾佳的茶厂生意,靠的竟然是太太圈的情报网(贵妇社交竟然也算事业?);

- 王漫妮成为销冠,背后却是梁正贤送的VIP客户(真正的“锦鲤”是梁正贤);

- 钟晓芹升职,靠的是办公室的绯闻和与钟晓阳的姐弟恋。

如果普通打工人学她们,恐怕连试用期都过不去。

《三十而已》从神坛跌落给创作者们上了一课:真正的女性主义剧,不该让角色踩着高跟鞋爬男权天梯,而是要砸碎玻璃天花板,告诉观众——独立不仅仅是人设,它更需要的是敢于面对现实人生的勇气。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