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宝岛博主谈具俊晔:具俊晔在宝岛的风评堪称“三天一变”

2025-04-04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最近,娱乐圈的最大话题,非具俊晔在宝岛的风评过山车莫属了。你看,这哥们儿,一个光头男,前两天还被台媒骂成软饭男,今天却被吹捧成宠妻狂魔,这一变脸的速度,简直比电影特效还快,旁人都看得懵了——他在岛上究竟是“香饽饽”还是“过街老鼠”?

这场闹剧得从两岸网友的评价大反差说起。内地的网友纷纷吐槽:这人年纪五十多了,还在夜店打碟,结婚戒指还纹在身上,和大S结婚两年连房子都没买……但一转眼,宝岛那边的媒体却一片赞美,夸他专情、敬业,简直把他捧上了情圣的宝座。有网友不禁调侃:这不会是平行时空的另一个具俊晔吧?

直到有位宝岛博主的直播爆料,才揭开了这层“魔幻滤镜”。按照他的说法,具俊晔在岛上的风评就像川剧变脸一样,三天前还被骂蹭热度,三天后就变成了国民姐夫。更绝的是,某媒体上午刚发通稿夸他陪大S逛夜市体贴,下午就开始扒他的二十年前的组合解散黑历史。简直让人直呼:这分明是典型的“精分式报道”!

仔细一看,这事儿和具俊晔本人关系并不大。圈内人早就揭露过,台媒一贯喜欢玩“捧杀”套路:先捧得高高的吸引眼球,等流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再亲手把神像推倒。去年的某过气歌手复出,不也是从励志典范到炒冷饭的180度大反转?说白了,媒体要的不是事实,而是能反复收割的流量。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蓝绿媒体的“互撕”。某次公益活动上,亲绿媒体把具俊晔吹得跟圣人似的,标题一度是《跨国丈夫的暖心之举》;但亲蓝媒体立马放出了偷拍图,标题就变成了《作秀痕迹明显》。同一件事,左边报道说他勤俭持家,右边却说他寒酸落魄。这哪儿是新闻报道,简直就是大型“精分现场”!

如果说背后没有利益算计,三岁的小孩都不会信。某娱乐版主编透露,具俊晔的新闻价格已经炒到天价——正面新闻能换来赞助商的红包,负面猛料能收对家封口费。有一次,某周刊上午刚发澄清声明,下午就被曝出收钱删帖的聊天记录。你细品,真的值得深思。

这种操作不仅让风向转得飞快,还让大众的观点变得极端。前天,具俊晔的宠妻行为上了热搜,大家纷纷送上祝福;今天,夜店事件再次登上热搜,评论区里却是骂声一片。最惨的莫过于普通网友,跟着舆论风向左右摇摆,早上还在夸他是好男人,晚上就加入了声讨的大军。有网友自嘲道:我在娱乐圈的“瓜田”里上蹿下跳,简直像极了峨眉山的猴子。

其实,这件事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深刻的启示——也许我们该向那位台剧导演学习。他曾说过一句话:“在岛上混娱乐圈,你得学会和十个自己和平共处。”用在具俊晔身上再合适不过——媒体需要他做痴情汉时,他就是24孝好老公;需要制造冲突时,他立马秒变软饭男。而真正的具俊晔,早已被各大媒体的剪辑软件给消化了。

观众倒是乐得一笑。有段子手总结出台媒的报道规律:“周一捧神,周三弑神,周五反转,周日深度解析。”下周继续循环,把娱乐版直接做成大型连续剧。难怪网友戏称:“具俊晔要开个风评基金,买涨买跌都能赚。”

不过,娱乐圈的这些魔幻现象其实并非独此一家。你看那些反转不断的社会新闻,哪个不是媒体带节奏的产物?当流量成为硬通货时,真相往往是最先被牺牲的。正如某位老记者所说:“现在做新闻,不是用笔,而是用屠刀。”

留个互动话题:如果你是三天的台媒主编,你会如何报道具俊晔?继续玩反转游戏,还是给他一个痛快话?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顺便问一句——当我们在笑具俊晔的风评过山车时,我们又如何确定自己没有坐在别的列车上?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