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斗笑社3》烂出天际?为什么德云社创作不出好相声?

2025-03-23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德云斗笑社3》简直烂透了!这可是德云系自媒体的看法。

这档节目播出前,德云社的粉丝们对它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毕竟,节目中有郭德纲、于谦、岳云鹏、栾云平、朱云峰、孟鹤堂、周九良等德云社的顶级演员。大家都觉得这将是一次相声盛宴,结果一播出才发现,这个节目的作品质量简直辣眼睛。

有位德云系的自媒体博主对节目进行了全程的点评,他甚至用“这是相声?”“出洋相”“烂”以及“德云斗笑社烂完了”这样的标题来总结节目。如果你点开这些点评视频,或者直接看几期节目,或许你会有同感,《德云斗笑社3》真的烂得不行。

还有一位德云系自媒体博主也对节目做出了评价,虽然词语较为委婉:“斗笑社3的预期不佳”。如果德云社的粉丝们不信这些自媒体博主的评价,不妨再看看第三方平台上发布的《德云斗笑社3》的热度数据,真是惨不忍睹。

在腾讯平台,所有综艺节目里,《德云斗笑社3》的热度都排不进前二十。如果放到所有平台的综艺节目中,它的排名估计是倒数的。通过第三方数据,还发现了另一个令人心碎的事实:郭德纲领衔的《单排喜剧大赛》也排名很差,几乎和《德云斗笑社3》是“难兄难弟”。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德云斗笑社3》这么糟糕呢?

虽然一些德云系自媒体博主认为节目没有主赞助商是原因之一,但显然这并不是根本问题。难道没有主赞助商,德云社就能轻易砸了自己的招牌吗?当然不是。

其实,德云社粉丝的数量下降、饭圈经济趋于下滑也是一个因素。但如果《德云斗笑社3》的相声作品够精彩,别说是德云社的粉丝,普通观众也会被吸引来欣赏。

归根结底,《德云斗笑社3》烂透了的原因,就是德云社多年来始终创作不出优质的相声,跟换不换导演根本没关系。

那为什么德云社始终创作不出好相声呢?

第一个原因,应该是演员的个人能力问题。德云社并不缺乏高学历高水平的人才,但现实是,德云社走红并捧红的演员中,低学历、低水平的反而更多。从郭德纲到岳云鹏,从张云雷到秦霄贤,这些德云社的当红演员,表演上各有特点,但创作能力都偏弱。虽然有人可能不服,说郭德纲有多有文化、多有水平,但实际上,他的成名作品,大部分是传统相声的改编或者碎片化段子的集合,真正有主题、有内涵、有审美的作品几乎没有。因此,郭德纲的相声近几年严重依赖“于家乐”和“骂同行”之类的内容。

作为班主的郭德纲都如此,其他演员及其弟子自然也不例外。

第二个原因是表演风格的问题。德云社这个团体成立二十年了,成员不断扩展,已经是全国最大、最有名的相声团体。然而,二十年里,德云社居然没有创作出几段广为传唱的经典相声。

虽然德云社有表演人才,创作人才不算多,但还是有的。没有好作品的原因,部分在于他们的表演风格。德云社的相声卖点包括“聊天”“互动”“砸挂”和“进攻性捧哏”。这些特点导致相声结构松散,节奏碎片化,主题跑偏,尺度混乱。虽然这种风格在小剧场或者商演舞台上还行,但一到晚会舞台或者电视节目,德云社的相声缺乏主题、内涵、内容、审美,甚至节奏混乱。这也是为什么郭德纲和岳云鹏屡次在央视春晚表现不佳的原因之一。

第三个原因是观众的欣赏水平问题。早期郭德纲的相声里也有一些荤段子、屎尿屁、伦理哏之类的内容,但量不大,尺度也不算大,作为调剂还可以接受。随着郭德纲宣称要淘汰欣赏水平高的观众,德云社的相声内容中,低级内容的比例逐渐增加,尺度越来越大,“于家乐”成为了郭德纲相声的固定元素。郭德纲的徒弟们不仅继承了这些低级内容,还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骚浪贱”等风格,这样的表演内容必然会导致欣赏水平高的观众脱粉,而一些欣赏水平低的观众则逐渐成为主要观众群体。

最终,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德云社的相声表演水平越来越低,观众的欣赏水平也越来越低,而演员为了迎合观众的需求,表演内容就越来越低劣。

比如,德云社的谢金曾在某次演出中做出一些擦边球动作和内容,导致观众感到不适,并向文旅部门举报。结果在德云社观众的评论区,竟然有人表示“谢金终于开窍了”,让那些正常的观众难以理解。

长此以往,德云社的演员早已习惯了这样的表演风格,加上饭圈经济的滋养,他们普遍变得不思进取,创作和表演水平越来越低,甚至连一些稍微正常的演员也被同化了。

综上所述,德云社的相声无论如何都难以改善,《德云斗笑社3》的惨败只是一个开始,而非结果。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