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小龙女能原谅尹志平,却非要杀赵志敬,洪七公说破了她的心思
怎样的一段感情才算刻骨铭心?或许《神雕侠侣》中那小龙女与杨过的经历就能给你答案,他们的爱情从未被人看好,甚至可以说是受千夫所指,但他们毫不在意旁人的眼光,最终二人在第三次华山论剑之后退隐江湖,“神雕侠侣”的故事也成了世人传颂的一段佳话。
不过这段故事始终是不“完美”的,比如身为女主角的小龙女被尹志平(后更名甄志丙,后文以“甄志丙”称呼该角色)欺辱的桥段就成了我们脑海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时隔多年回想起《神雕侠侣》的故事,这段剧情总是会浮现在脑海中,我们心中对那道人也是恨之入骨。
(小龙女、甄志丙剧照)
不过比起读者的愤愤不平,身为当事人的小龙女反倒显得云淡风轻,当然,笔者所指乃是她最后的状态,起初她也为此痛恨甄志丙,后来却选择了原谅,但说来奇怪,既然她能原谅甄志丙,为何却一直想杀掉赵志敬?
一、
可耻的两位道人
甄志丙和赵志敬哪个更可恶?如果是顺着剧情读下来,自然甄志丙给人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毕竟他对小龙女做出的恶行是颠覆了读者的认知的。
试问谁能在初读《神雕侠侣》时料想到宛若天仙的小龙女居然会被一个猥琐的道士欺辱?
而金庸赋予那段情节的描述更是令人难以释怀,尽管他已表达得十分委婉,但看到小龙女因为误会那是杨过而表现得十分投入时,试问谁的内心能不煎熬?
(甄志丙、赵志敬)
金庸是这么写的:“
她心中一荡,惊惧渐去,情欲暗生,心想原来杨过这孩子却来戏我。只觉他双手越来越不规矩,缓缓替自己宽衣解带,小龙女无法动弹,只得任其所为,不由得又惊喜,又害羞,但觉杨过对己亲怜密爱,只盼二人化身为一,不禁神魂飘荡,身心俱醉。
”
而杨过回来时还撞见了那道人,可见甄志丙是折腾了小龙女一整晚,这怎能让人不恨,反观赵志敬,他最多只是一副小人嘴脸而已,对于小龙女而言,他的所作所为远不及甄志丙可恶才是,可为何小龙女反倒对他表现得更为痛恨?
二、
截然不同的态度
后来小龙女直至甄赵二人争吵时才得知了当年的真相,她没有当场杀了二人,这符合人之常情,因为在那一刻,她的脑海中一定是一片空白,她不知如何面对这如五雷轰顶一般的真相,所以此时她没对甄志丙下杀手是合情合理的,金庸对角色情感的变化把握得十分到位。
当小龙女缓过神来之后,她才想起要追杀这二人,于是她一路尾随二人来到了重阳宫,而真正到了有机会去杀这二人时,她又对二人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
当甄志丙飞身为小龙女拦下了金轮法王的致命一击后,基本可以说她是已经原谅甄志丙了。
别说让她亲手杀了甄志丙,甚至她还为了防止杨过意气用事而刻意对杨过说了这么一番话:“
过儿,我那日给欧阳锋点中穴道,动弹不得,清白为此人玷污,纵然伤愈,也不能跟你成婚了。但他……但他舍命救我,你也别再难为他。总之,是我命苦。
”
而甄志丙在听到了小龙女这番话之后,选择自己撞剑身亡,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对于赵志敬,小龙女却表现得无法释怀,甚至在甄志丙还没有做出舍命救她之举前,她似乎就把赵志敬写在了她的复仇名单的第一位。
(杨过、甄志丙、赵志敬剧照)
比如尹克西就曾不怀好意的第劝说小龙女是否需要帮忙,而二人之间便有这么一番对话:“小龙女……
目光不离甄志丙、赵志敬二人
,生怕他们乘机逃走。尹克西道:‘跟这些贼道生气,没的损折了姑娘贵手。姑娘只须指点出来,待在下稍效微劳,一一给姑娘收拾了。’
小龙女道:‘好!你先给我杀了他。’说着向赵志敬一指。
”
你看,她最想杀的人是赵志敬,而且她可不是光说不练,甄志丙就站在一旁,小龙女却拔剑先刺向了赵志敬:“小龙女秀眉微蹙,左手剑倏地递出,快如电闪,向尹克西刺了过去。尹克西忙举鞭挡过,只听得‘啊’的一声,站在他身后的赵志敬已肩头中剑。”
在这过程中,她可一直没对甄志丙出手,仿佛赵志敬才是夺走她清白的恶人,这是为何?
三、赵志敬之恶
其实大部分人读金庸故事,还是没领悟到金庸到底想表达的是什么。
金庸曾说过,自己创作武侠故事的初衷在于宣扬侠义精神,“武侠”二字,重点在于“侠”而非“武”,所以无论《神雕侠侣》的剧情有多曲折,身为主角的小龙女和杨过经历了多少苦难,他们的首要任务都是扛起“宣扬侠义精神”的大旗。
(裘千仞、一灯剧照)
至于“小龙女遭甄志丙欺辱”,对于故事整体而言,其实不算什么大事,她对“杀死赵志敬”格外执着,是因为赵志敬这家伙做了更没有底线的事情,而这一点,金庸早在《神雕侠侣》前作《射雕英雄传》中借洪七公之口提到过。
武侠故事中怎样的人最可恨?第二次华山论剑前,洪七公对裘千仞的一番痛骂就能给你答案。
七公当年是这么说的:“裘千仞,你师父铁掌帮上代帮主上官剑南何等英雄,一生尽忠报国,是一条铁铮铮的好汉子。你接你师父当了帮主,却去与金人勾结,通敌卖国,死了有何面目去见你师父?你上华山来,妄想争那武功天下第一的荣号,莫说你武功未必能独魁群雄,纵然当世无敌,天下英雄能服你这卖国奸徒么?”
这也是为何洪七公愿意与欧阳锋论剑,却不屑与裘千仞比武,因为裘千仞做出了叛国投敌之举。
(洪七公剧照)
赵志敬又何尝不是如此?他投靠蒙古,毫无底线,而甄志丙则是失小节却存大义,金庸让他以“自行了断”的方式死去,也体现了他迷途知返的一面,而赵志敬这等投敌且不知悔改之人却必须要被正派之人处死方能解读者心头之恨,金庸不过是借小龙女之手除恶罢了。
也正因为被赋予了“心存大义”“有心除恶”的人设,原本毫无“侠气”的小龙女才能与神雕大侠杨过成为一对,他们二人才配得上“神雕侠侣”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