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夸赞她 葛优感激她 这位北影老戏骨 不是大明星 但影迷全都喜爱她
什么是“老戏骨”?
这个词对我来说,承载着很重的分量。只有那些真正具备实力、凭借经典角色赢得观众尊重的老演员,才配得上这个称号。
在我心中,吴素琴——昔日北影的一位老演员,堪称无可争议的“老戏骨”。她显然不是大明星,北影厂有太多名气比她更大的演员。与她同一时期的有于蓝、陈强、张平、葛存壮、赵子岳、于洋等,年纪比她小的如张金玲、李秀明、刘晓庆等。
但这些当时的耀眼明星,每当提起吴素琴,都会无不称赞她。她凭借精湛的演技赢得了业内外的高度认可;她的助人为乐的品质也赢得了同行们的尊敬。对于观众来说,她在过去的老电影中的表演,朴实、自然、真实,极具魅力。尽管她不是那种光芒四射的大明星,但在无数影迷的心中,她依然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今天,雅清想通过一组珍贵的老照片,让大家更真切地认识和了解吴素琴。
吴素琴,原名吴淑琴,1932年1月14日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与许多同龄人不同,吴素琴从小便开始接触电影。齐齐哈尔虽然是个不大城市,但却有六家电影院,而吴素琴的嫂子和其中一家电影院的售票员是朋友,常带她去看阮玲玉、胡蝶、周璇等人的电影。那时,吴素琴并未预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电影中的一份子。
她与文艺的缘分始于青少年时代。15岁时,吴素琴所在的学校决定组织学生赴前线为民主联军慰问演出。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虽然从未学过表演,她还是投入地出演了自己演艺生涯的第一个角色——舞台剧《哑巴劳军》中的老太太。
演出条件相当艰苦,敌机盘旋在空中,但吴素琴毫不畏惧。演出后,战士们的喜爱和反响让她深受鼓舞,意识到表演原来也能如此振奋人心。几个月后,她加入了齐齐哈尔文工团,结识了比她大一岁的白德彰和比她大三岁的葛存壮,他们成了革命战友,一同行军、一同演出。很快,她们一同进入了东北电影制片厂。吴素琴虽然只有十七八岁,却因其成熟的外形和开朗的性格,被定型为“大嫂”角色。
在东影厂,吴素琴得到了她的第一个角色——在凌子风执导的电影《光荣人家》中扮演妇女主任。虽然她在其中的表演还显稚嫩,但她非常认真。通过这部电影,吴素琴才真正意识到,成为演员并非易事。她那时的走路姿势是外八字脚,不适合在银幕上出现,凌子风建议她改正,虽然刚开始她很不习惯,但为了塑造更多角色,她还是努力改正了自己的动作习惯。
1953年,田方发起了“北京电影演员剧团”,希望将全国优秀演员汇集一堂,吴素琴因此进入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在那个明星云集的剧团里,她的角色依旧是配角,但她并不在意。那个年代的演员,并不会把“主演”和配角之间看作有巨大差距。
直到1958年,吴素琴才迎来了自己的转机。26岁的她,在参演电影《三个战友》时,终于有了一个较为重要的角色——农村姑娘周惠英。这个角色与她平日的性格差异很大,但她完全放开了自己,演出了一个令人难忘的周惠英。那年4月,她和同演《三个战友》的吴凡一同登上了《大众电影》杂志封面。
自此,吴素琴在更多的电影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一天一夜》中的王彩花、《春暖花开》中的吴秀英、以及《青年鲁班》中的吴大姐等,她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栩栩如生。
她在1961年上映的《暴风骤雨》中所扮演的白大嫂,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影片中大部分是男性演员,但吴素琴凭借对白大嫂这一角色的精湛演技,让角色鲜活地跃然银幕,得到了导演谢铁骊和主演于洋的一致好评。电影宣传期间,北影专门为她拍摄了一张明星照,展现了吴素琴优雅的气质。
70年代以后,吴素琴开始更多地饰演中老年妇女的角色,如《海霞》中的石头妈、《大河奔流》中的杨杏等,均展现了其过人的表演技巧。1980年代,她担任了北影演员剧团的团长,为演员争取更多机会,并在诸如《清水湾,淡水湾》中饰演街道主任等角色,获得了更多导演的认可。
她在电视剧《趟过男人河的女人》中的表现也同样令人感动,陈国军导演称其为“我不用看都一条过”。
吴素琴的晚年生活依然充实,经常与影迷互动,她也常常热心帮助后辈演员,如当年对葛优的辅导。吴素琴与丈夫李万里一生恩爱,李万里为《哑姑》等作品谱写过音乐。
2025年6月9日,吴素琴因病去世,享年88岁。虽然她已离世,但她在银幕上留下的光辉记忆永不褪色。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还记得这位老戏骨吗?她所扮演的角色中,你们最难忘的是哪一位呢?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与更多影迷朋友一起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