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清:孙俪资助4年的白眼狼,被断资助后,发长文控诉她抠门

2025-03-22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孙俪的承诺都是骗人的!她们还骂我不如她家养的一条狗!”

2006年,一封长达6000字的书信,把孙俪推上了风口浪尖。

这封信,来自孙俪资助过的一位贫困大学生向海清,信中洋洋洒洒几千字,句句都在控诉孙俪的“弃养”。

一时间,大家纷纷对这个身世可怜的孩子表示同情。

那么,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孙俪机缘巧合资助向海清读书

这件事情还要从2002年说起。

那一年孙俪不到二十岁,跟随剧组来到了昆明拍摄《玉观音》。

休息期间,孙俪偶然看到了重庆卫视播出的《希望在山区》节目,这个节目讲述的就是来自贫困山区的孩子为了能够上学有多努力。

也是通过这个节目,孙俪看到了正在读高一的向海清。

她为向海清身处山村却积极求学的精神所感动,虽然深知自己比他大不了两岁,但孙俪却萌生出了要资助对方读书的想法。

那个时候孙俪刚刚出道,身上也没有什么钱,但是当她看到节目中的向海清对着镜头说自己很努力地打工还是交不起学费的时候,孙俪的眼睛湿润了。

她开始扳起手指盘算起自己的工资,怎么算也不够资助一个高中生上学的费用,于是她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妈妈。

向母亲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孙妈妈被女儿的善良所触动,当即就通过节目中的热线与向海清取得了联系,开始资助他的学业。

拿到钱的向海清感动不已,他从小梦想着考上大学走出山区出人头地,让家人不再吃苦受罪。

这份来自陌生人的帮助,让他对未来重新燃起了希望。

那个时候他还不知道资助他的人是未来的大明星孙俪,在他的眼里还只是对这份善意的感激,一心只想着不能辜负别人对自己的帮助,一定要考上大学。

向海清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全家人的生活都靠着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在田里耕耘。

也是他质朴的精神打动了重庆电视台的记者邱朝举并对他进行了采访报道,从那以后也彻底改变了向海清的命运。

开始资助向海清后,孙俪母女不仅在生活上给予资助,还经常打电话去给向海清鼓励,学习有压力的时候还会去开导他,向海清也一直称孙妈妈为“邓阿姨”称孙俪为“姐姐”。

高考紧张的时候,担心向海清紧张影响发挥,孙俪还特地打电话过去安慰他,并给他建议希望他能够考到上海北京这种大城市去。

2004年,高考成绩出来后向海清名落孙山。

但孙妈妈并没有一丝责备,知道他自尊心强一个劲地安慰他,鼓励他复读,还告诉他让不用担心学费生活费的问题,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就行。

孙妈妈特地强调过很多次,让向海清不用担心资金的问题,自己会资助他到大学毕业,孙俪还给他寄了很多的学习资料。

2005年,通过一年的复读,向海清终于不负众望考上了上海水产大学。

知道自己被成功录取的第一时刻,向海清就把这个好消息打电话告诉了邓妈妈和孙姐姐。

孙俪母女也由衷为他感到开心,并把他上大学所需要的东西全部准备好了,临开学还给他买了去上海的车票。

带着对未来的期许,向海清踏上了到国际大城市上海求学的道路。

也是在接站后,向海清才第一次知道,这么多年来自己口中的邓阿姨和孙姐姐,竟然是著名影视明星孙俪和她的妈妈。

善良的种子结下变异的果实?

在上海车站外,向海清大包小包地拿着自己的行李,眼神不停打量着这个令人有些眼花缭乱的城市。

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大城市,他觉得这跟他所住的小镇就像是两个世界一样。

不过这些都是次要的,他最期待的还是看到那个一直以来资助自己的恩人,因为邓妈妈说她们会来车站接他。

就在他茫然地环顾四周时,一对母女笑着朝她走了过来,向海清偶尔也会看电视,当他认出孙俪的时候已经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而更让向海清不可思议的是,孙俪竟然主动跟他打了声招呼:“我是你的孙姐姐呀!”

那一刻,向海清的震惊已经不能用言语来表达,激动地流出来眼泪,一时间竟不知道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了。

只是下意识地抱住了一旁的邓阿姨,泪水一直止不住地往下流。

一旁的孙俪看到自己资助的男孩实现了梦想,也激动地红了眼眶。那时候,一切都是那么的有爱美好。

接向海清出站后,孙妈妈负责带他去学校报道,给他交完学费之后,又往他手里塞了一些钱。

向海清非常感动,眼泪再一次在眼眶打转。

看着眼前朴实的大男孩,邓阿姨笑着摸了摸他的头:“梦想终于实现啦,今后上了大学也不用跟阿姨和姐姐客气,生活费我会按月寄给你,要是不够,尽管跟我们打电话。”

向海清听到后默默点了点头。

可是刚上大学的第二年,这一切都变了。

善良的种子结下的却是变异果实,向海清和孙俪母女决裂,而孙俪也停止了对他的资助。

2006年的一个晚上,曾经因拍摄《希望在山区》跟向海清相识的记者邱朝举给向海清打了一通电话。

因为向海清是在自己的报道中引起了明星的关注和资助,并且成功走出大山,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这刚好是一个很不错的题材,他打算把这段奇缘纳入即将拍摄的《十年变迁看山区》的报道计划中。

但是在跟向海清通过的过程中却了解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刚上大学不久,孙俪母女就停止了对向海清的资助。

邱朝举很不解,他想到自己曾经资助过的一个农村女孩,明明自己对她视如己出还出钱供她读到了大学,但是最后却落得个反目成仇、摔门而去的结果......

如今向海清和行善积德的孙俪母女竟也变得反目成仇形同陌路,这种种现象究竟是为什么?

为了了解真相,他叫向海清用书信的方式,把从和孙俪母女相识到决裂的过程写出来寄给他。

经过反复思考,向海清给邱朝举写了一封6000多字的长信,并反复叮嘱邱朝举不要对外公开,因为他觉得自己不应该伤害一个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恩人。

接着他讲述了自己和孙俪母女的交往,并在最后写道:“恳请您替我理一理思绪,好吗?”

在信中,向海清讲述自己上大学后被辅导员指定为班长,后来又当了学生会干部,因为一个月话费突然剧增到了90块钱,被邓阿姨询问。

邓阿姨觉得作为学生一个月用90块钱的电话费有点多了,便问他都用在了哪里。

但是向海清却觉得自己身为学生会干部要联系的事情很多,更何况只是90块钱,至于专门打电话来询问吗?

向海清还称自己一个月的生活费邓阿姨只给他寄500块钱,可是光是吃饭他就要花掉400块,再加上水电根本就不够花。

有一次因为打了乙肝疫苗花掉了175块钱,我没有钱吃饭了就打电话给姐姐的助理,可是邓阿姨却突然打电话过来说我很烦。

我不理解,他明明说过只要缺钱就可以给他打电话,为什么我打了却说我烦?养的狗都比我听话......

向海清称自己听到这句话真的很伤心,因为自己为了减轻她们的负担,已经在努力地兼职赚钱了。

只是因为妈妈生病了没有钱治疗,我很担心所以就把前两个月的工资寄给了妈妈。

他还称孙俪的助理后来到他那里,取走了他们之间来往的所有信件,这件事情让他受了不小的打击。

他不觉得自己那里做错了,唯一错的地方就是自己来自小山村家人穷为人太质朴,看不懂这个复杂的社会和大城市复杂的人心。

洋洋洒洒6000字,没有一句怪罪恩人的话语,但是却足以让孙俪置于一个翻脸不认人的境地。

虽说向海清叮嘱邱朝举不要对外公布,但是邱朝举觉得这件事情可以让人们引起深思,为什么善良的种子会结出变异的果实?

他想从社会理论的角度去探讨该怎么去行善、捐助才会有好结局这类话题。于是选择隐去重要人物就事论事的发布到了网上。

但是时间曝光之后,很显然网友并没有朝着邱朝举期待的方向去讨论,而是人肉出了这起事件的主角。

从信件的内容来看,很多人都站在了弱者向海清的一边,开始怒斥孙俪觉得她做慈善没有善始善终,最后给向海清带来了痛苦。

但是也有一些清醒的网友表示,向海清花着孙俪的钱却反过来反咬一口,为什么还能口口声声称自己无辜?

如果没有孙俪的资助,学费生活费将全部都由他自己承担,他一边把自己打工赚来的钱寄给父母来向众人表述自己的懂事。

另一边却因为孙俪没继续给他钱而产生记恨心理,可他却没有想过,孙俪根本就没有义务承担他的生活费,所做的一切只是出自于孙俪是个善良的人。

很快一些知情人士就看不下去了,出来为孙俪打抱不平。

有人称孙俪母女并不是因为一件小事就对向海清停止了资助,而是一早就察觉出来不对劲。

孙俪选择资助的初衷是,希望有上进心的人能够得到帮助实现理想,但是不能因此就失去节俭的美德。

可是当他们打电话去学校了解情况时,发小向海清的生活费远不止他们资助的500块钱,于此同时他还成功申请了6000块钱的贫困补助。

再加上兼职辅导员助理每个月还有300元的收入,算下来每个月都有一千多块钱的生活费了。

但即使是这样,孙妈妈还是经常会接到向海清的电话,称自己生活费不够。

孙俪觉得再这样下去,向海清很有可能会养成花钱大手大脚不懂得节俭的人,所以打算暂时停止自己的资助。

但孙俪没想到的是,农夫与蛇的故事竟会这么快就发生在了自己身上。

向来以言语犀利著称的韩寒,当时在博客上写了这样一段话:“普通老百姓在室内养个大型犬都不可以,凭什么孙俪可以在上海养狼?”

这句话看似在讽刺孙俪,而实际上是在为孙俪打抱不平,韩寒口中的狼指的就是向海清,一个“白眼狼”。

事情发生后,同校学生也出来爆料说自己食堂的价格都很平价,只有家庭条件好的才会在食堂花400块钱。

还称向海清作为贫困生每年都会有6000块钱的助学金,到第二年应该是12000。

但这些钱,他却从未向孙俪母女提及,只是一味地宣称自己在学校过得有多么的不容易,希望能够再多给自己一些钱。

各种爆料不断被爆料出来,但是孙俪始终没有站出来回应过,可能她也从没想过自己原本只是一个善举,最后却造成了这样不可挽回的结果。

就像邱朝举一样,他本来只是想让大家通过这个事件引起“为什么资助人和受助人会反目成仇”这一社会现象的重视,讨论出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

却不料这件事情让孙俪和向海清都陷入了舆论的风波。

向海清也因为这件事不管是在学校还是社会都再难抬起头,希望通过这件事情他能够明白别人对他的帮助并不是义务。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