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觉得内娱对迪丽热巴的开发太少了

2025-03-06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迪丽热巴手握微博八千万粉丝的超顶流数据,连续五年跻身福布斯中国名人榜前十。

但仔细梳理其商业版图时会发现,2023年仅新增3个品牌代言,与同梯队艺人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影视寒冬的数据更为触目惊心:2023年影视剧备案数量同比下降42%,平台自制剧占比突破75%。

当整个行业都在收缩战线时,头部艺人反而成为最安全的\"避险资产\"。

但现实是,像迪丽热巴这样的顶级演员,全年仅有2部剧集播出,且均属三年前存货。

这种资源闲置暴露出行业对头部艺人商业周期的管理失效。

在韩国,BLACKPINK成员Jisoo单集电视剧片酬超50亿韩元(约2700万人民币)仍遭疯抢,日本国民女星绫濑遥手握23个常年代言。

对比之下,内娱对顶流艺人的开发仍停留在\"用完即弃\"的粗放阶段,未能建立持续价值挖掘体系。

当我们拆解迪丽热巴的公开行程时会发现,2023年其公开活动中有68%集中在影视拍摄,21%为品牌站台,剩余11%分散于综艺录制。

这种传统\"影视 代言\"的二维开发模式,在短视频时代已显单薄。反观欧阳娜娜的\"音乐 直播 潮牌\"三维生态,或王嘉尔的\"音乐厂牌 夜店运营 潮牌孵化\"多轨并行模式,都展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展开全文

内娱特有的\"限综令\"与\"限薪令\"像两把剪刀,剪断了艺人发展的更多可能。

当韩国艺人通过《Running Man》等综艺维持八年热度,日本杰尼斯通过专属剧场培养偶像时,我们的顶流们却困在古装剧与红毯造型的循环里。

迪丽热巴在《极限挑战》中的惊艳表现本可开启综艺新赛道,但政策收紧让这种可能性戛然而止。

更值得警惕的是虚拟偶像的冲击。

2023年A-SOUL单场直播打赏突破200万元,柳夜熙出道三个月吸粉800万。

这些永不塌房的数字人正在蚕食真人明星的商务资源。

当科技巨头开始批量制造\"完美偶像\",真人明星如果还停留在影视作品输出,终将被时代抛弃。

翻开迪丽热巴工作室的年度报告,满屏皆是\"微博转评赞破亿\"\"超话登顶128次\"这类数据狂欢。

这种流量至上的评价体系,正在把艺人变成数据劳工。

对比好莱坞的成熟体系:漫威通过\"钢铁侠\"角色让唐尼实现事业涅槃,Netflix为《王冠》女主克莱尔·芙伊量身打造纪录片《王冠之外》。

这种\"作品 衍生\"的内容矩阵,既延长了IP生命周期,也为演员提供转型通道。

而我们的制作方仍在重复\"大女主 虐恋\"的陈旧配方,导致迪丽热巴们不得不在同类角色中重复消耗。

MCN机构的入场更暴露行业短板。

无忧传媒打造\"刘畊宏现象\"仅用30天,遥望科技孵化\"贾乃亮直播间\"GMV破亿。

这些专业团队展现出的艺人重塑能力,让传统经纪公司相形见绌。

当迪丽热巴的抖音账号还停留在广告切片时,00后小花赵露思已通过vlog打造出\"互联网女儿\"的人设标签。

或许我们该重新理解\"开发\"的定义。

刘亦菲凭借《梦华录》实现国民度跃升后,立即推出联名茶饮品牌;王一博在《热烈》拍摄期间同步筹备个人舞蹈学院。

这些案例证明,顶流艺人完全能突破被动接戏的生存状态,转向主动的内容创造。

Web3.0时代给予的想象更为广阔。

周杰伦推出\"幻想熊\"NFT项目40分钟售罄,收益超6200万元。

如果迪丽热巴团队能把握住数字藏品的风口,完全可以将红毯造型、影视角色转化为独家数字资产,构建专属元宇宙。

这种超前布局不仅能开辟新收入渠道,更能抢占未来娱乐生态的制高点。

粉丝经济的升级迫在眉睫。

BLACKPINK官方会员平台BLINK累计收入超2亿美元,BTS的\"防弹宇宙\"游戏下载量破2000万次。

反观内娱,粉丝还被困在买代言、冲销量的低级互动中。

若能开发艺人专属APP,整合影视花絮、独家直播、虚拟见面会等功能,或许能打开千亿级粉丝经济的新蓝海。

站在文娱产业变革的十字路口,我们需要的不是对单个艺人的开发,而是对整个明星经济系统的重构。

当迪丽热巴在米兰时装周大放异彩时,是否有人想过将她打造成中国文化输出的新载体?

当她的维吾尔族身份自带国际传播基因时,是否考虑过与\"一带一路\"文化项目深度绑定?

或许真正的困境不在于资源匮乏,而在于想象力的贫瘠。

内娱需要从\"消耗明星\"转向\"培育IP\",从\"数据游戏\"升级为\"价值创造\"。

下一次行业会议上,制片人们讨论的不该是\"迪丽热巴每集报价多少\",而是\"如何让迪丽热巴这个IP增值10倍\"。

这,才是顶流应有的打开方式。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