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薪三千到日赚十万,TVB老熟脸们在内娱杀疯了,吊打208日薪
TVB艺人闯内娱生存指南:有人靠演技翻红,有人洗厕所上热搜最近刷短视频,总能看到一群熟悉的面孔:黎耀祥在菜市场买菜,麦长青直播卖货,陈浩民演着网大济公......
这些TVB老面孔在内地混得风生水起,甚至比在香港还红。
有人说这是“港圈没落,内娱真香”,但仔细看看他们的出圈密码,远不止“赚钱多”这么简单。
过硬的演技是 “敲门砖”
TVB 的艺人大多都是从TVB 的艺员训练班出身,那训练的强度可不小,所以他们的演技基本功都很扎实。
就像佘诗曼,在TVB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积累了丰富的表演经验。
她来到内娱后,在《延禧攻略》里更是让观众们眼前一亮。
从一个温柔善良的妃子到后来为了生存变得心狠手辣,这转变过程被她演得那叫一个自然,
而且最让观众觉得厉害的就是黑化竟然不用靠烟熏妆,直言“眼技”就行了
观众们就好这口,有演技的演员才能真正打动人心,所以佘诗曼凭借这出色的演技在内娱收获了大批粉丝。
蔡少芬更绝,一句"臣妾做不到"让宜修成了表情包顶流,顺便带火塑料普通话综艺人设
情怀杀:经典角色就是流量密码
TVB艺人最硬的底牌,是刻在80、90后DNA里的经典角色。
陈小春在《披荆斩棘的哥哥》里一开口唱《鹿鼎记》主题曲,弹幕立刻被“爷青回”刷屏;
张智霖戴上墨镜,观众自动脑补《冲上云霄》的机长制服。
就连被嘲“过气”的陶大宇,靠翻唱刘德华的《倒转地球》都能在商演圈杀疯,网友戏称这是“师奶杀手文艺复兴”
“大湾区哥哥”们光靠综艺里的怀旧梗,就承包了全网100 热搜,这波情怀红利吃得比盒饭还香
综艺翻红:从“打工皇帝”到“喜剧人”
在香港TVB拍戏是地狱模式——每天工作20小时、背台词不准用提词卡、工资低到要兼职洗碗。
但到了内地综艺,他们反而成了香饽饽。
胡杏儿在《演员请就位》用一段原声哭戏直接封神,弹幕齐刷“TVB训练班果然不是盖的”;
更绝的是“反差萌”:荧幕上西装革履的律师专业户,现实中可能是游戏黑洞;
宫斗剧里的狠毒妃子,私下竟是搞笑女。
这种打破角色滤镜的真实感,让观众直呼“原来你是这样的TVB!”
短视频带货:过气明星的财富密码
当头部艺人在综艺里刷脸时,TVB腰部艺人正在直播间上演“港版变形记”。
演过鸠摩智的李国麟直播8小时只卖出200块,被嘲“最惨带货明星”;
但更多人找到了财富密码——刘玉翠改名“建宁公主”拍段子,麦长青边教做奶茶边卖货,黎耀祥干脆定居中山当旅游博主。
这些老戏骨放下身段玩梗的样子,比他们在TVB剧里挨巴掌还拼
有网友调侃:“以前看他们演豪门争产,现在看他们直播争流量,真是人生如戏。”
网大江湖:济公专业户和西游钉子户
在内地正经剧组难混?
网络电影成了TVB艺人的养老院。
陈浩民从《活佛济公》拍到《济公之降龙有悔》,把光头造型焊死在头上;
苑琼丹在各个网大里客串“毒舌老妈”,片酬可能还没她在直播间卖酸辣粉赚得多。
虽然被吐槽“炒冷饭”,但架不住中老年观众就爱这口怀旧味
终极答案:钱给够,路铺好
说到底,TVB艺人集体北上的根本原因还是“钱差十倍,活少一半”。
在TVB当视后拍一集拿5万港币(约4万人民币),到内地轻松20万/集起步;
配角演员更夸张,香港月薪8000港币,来内地商演唱三首歌就能赚到
王祖蓝大实话:“在内地赚的是N倍!”
更重要的是职业尊严——不用再被公司抽佣50%,不用10天10夜不睡觉赶戏,还能开工作室当老板。
这种“打工人翻身把歌唱”的爽文剧情,谁看了不说一句“真香”?
正如苑琼丹吐槽:“在TVB演戏要命,在内地演戏要钱,傻子都知道怎么选。”
江湖夜雨二十年,北上尽是弄潮儿
从《金枝欲孽》到直播间,从铜锣湾到横店,TVB艺人用二十年时间上演了一出现实版“职场迁徙记”。
52岁的戴耀明白天在茶餐厅切烧鹅,晚上接内地商演唱《上海滩》;
车保罗靠《无限超越班》翻红前,在菜市场通下水道养活自己。
这届TVB艺人把"曲线救国"玩明白了:先活着,才有机会演戏!
当内娱208万日薪的明星用替身拍戏时,TVB老戏骨们亲自上阵打光、记走位,把《新闻女王》拍成职场教科书。
观众突然发现:原来演技好 肯拼命才是终极流量密码
看着这些TVB熟面孔在内娱横冲直撞,突然想起《金枝欲孽》的台词:"紫禁城的风水养人,必不会叫你玉减香消。"——内娱这片江湖,或许真能让他们焕发第二春。
他们或许不再是主角,但找到了更自在的活法。
下次再看到这些老面孔,别光喊“回忆杀”,不妨刷个火箭——毕竟这年头,情怀和钞票,总得有一个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