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伦敦到上海:朱迪•嘉兰的传奇如何在东方重生?

2025-03-01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1969年,朱迪•嘉兰在伦敦的舞台上唱响了她的最后一曲。歌声依旧动人,但光芒背后却是无尽的孤独与挣扎。如今,这段传奇故事被搬上舞台,以《彩虹的尽头》为名,将朱迪•嘉兰的辉煌与孤独浓缩成一场震撼人心的舞台剧,再度唤醒人们对这位巨星的记忆。

视频:《彩虹的尽头》导演&副导演采访

️这不仅是对朱迪•嘉兰的致敬,更是一次关于名望、孤独与救赎的深刻探讨。今天让我们跟随️导演保罗•加林顿️副导演韩智伊的创排故事,揭开这部跨越了时间与文化界限的舞台剧背后的秘密。

️创意的萌芽:

️从伦敦到上海的戏剧之旅

保罗•加林顿与舞台剧《彩虹的尽头》的缘分始于十年前。他在伦敦观看完这部剧的原版演出便被深深震撼——️“这是一部极具戏剧张力的作品,观演时的震撼、感动一直深深刻在我心里。”十年后,当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艺术总监喻荣军邀请他执导这部作品时,他既惊喜又忐忑。“我很爱朱迪•嘉兰,她的电影和歌曲伴随着我长大。不过接到邀请时,我的第一反应却是‘我真的可以吗?’哈哈~”

图:《彩虹的尽头》排练现场

保罗的忐忑源于他对朱迪•嘉兰的深厚情感。朱迪不仅是欧美文化中的偶像,更是他童年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和她在同一个星球上共同生活了三个月(保罗出生于1969年3月,朱迪逝世于1969年6月)。作为一个英国孩子,朱迪·嘉兰的电影、歌曲伴随在我的整个成长过程中。以前每到圣诞节,电视上总会播放《绿野仙踪》,剧中的歌曲大家耳熟能详。她的声音和形象一直活在我们的文化景观中。”与此同时,当保罗得知这部剧将由焦媛来饰演朱迪·嘉兰时,他更是对和这样优秀演员的合作充满了期待。即便以上种种都让保罗备受压力,但无论如何他都无法对这次的邀约说“不”。

图:《彩虹的尽头》排练现场

这是保罗继《危情十日》《死神与少女》《艺术》之后和上话合作的第四个剧目,为了更好地开展这次工作,保罗特别邀请到与他合作过《妈妈咪呀》中文版的副导演韩智伊加入。在此前的合作当中,两人经常分享彼此在创作上的想法,合作非常愉快。此次再度携手,默契十足。️“保罗是一个非常有天赋且热情的协作型导演,他喜欢创造一种安全、积极的工作氛围,让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创意。”韩智伊说道。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排练工作,保罗也在这个充满“家的氛围”里,更加坚定了对这部剧的创作信心。

图:《彩虹的尽头》排练现场

️创排的打磨:

️沉浸式准备与灵感挖掘

《彩虹的尽头》是一部有趣的戏剧作品,融合了很多喜剧和悬疑元素,这是保罗所擅长的;而对他来说最有挑战性的地方,莫过于这部剧涉及了音乐、现场乐队和表演等多个方面,“很像一部迷你音乐剧,所以在整个创作过程中需要把很多件事尝试结合在一起,但又要确保各部门高效同频的合作。”

图:《彩虹的尽头》排练现场

为了真实还原朱迪•嘉兰的这段故事,️保罗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这是他执导每一部作品的常态:“我喜欢沉浸在每一部戏的世界里,阅读、倾听、感受。”他阅读了所有关于朱迪的书籍,观看了她的电影,聆听了她的音乐,甚至为剧本中的每一个部分做了严谨的背调。️“这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我很享受的部分。”

图:《彩虹的尽头》排练现场

在准备过程中,保罗还挖掘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有趣故事。其中一个故事来自他朋友的母亲——一位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歌手。她曾与朱迪•嘉兰在伦敦的一场音乐会上同台演出,并亲眼见证了朱迪的魅力:“当时朋友的母亲出演音乐会的前半场,而朱迪·嘉兰在后半场演出。她演出完毕正在卸妆,突然听到了马路边人群的喧嚣。透过窗户一看原来是朱迪的车抵达了剧院,外面的人群欢呼鼓掌;当朱迪走进剧院后,外面突然安静了下来。️看客们那种期待-喧嚣-安静的转变,让我感受到朱迪强大的气场和感染力。

图:《彩虹的尽头》排练现场

️文化的碰撞:

️如何与中国观众共鸣

朱迪•嘉兰对欧美观众来说是一个熟悉且极具影响力的名字,在保罗的心目中,“她是很多欧美人的精神偶像,她有一种内在的光在吸引着大家的注意,让人无法忽视。而她的声音又是那么地充满力量感和原始韵味,有时还带点破碎,与观众形成了强大的情感链接。”然而对中国观众而言,这个名字却显得有些陌生。但保罗并不为此而担心,在他看来️《彩虹的尽头》不仅仅是朱迪•嘉兰的传奇人生,它可以是这个流量时代下每一个即将或正在收获名望的人所会面对的思考。

图:《彩虹的尽头》排练现场

为了让中国观众更容易与角色产生共鸣,保罗在剧本上花了大量的时间和功夫做细节调整。比如在拿到书面语翻译好的中文剧本后,会在副导演韩智伊的配合下与演员逐字逐句修改台词,确保每一句话都能确切表达出当下这个人物的内心想法,以及角色之间的对话自然流畅,帮助中国观众更好地理解这部剧。️“只有演员真正相信他们所说的台词,才能准确地传达情绪和意图。”

图:《彩虹的尽头》排练厅照片墙

在排练过程中,演员与导演之间也时刻发生着文化碰撞。但在韩智伊看来,️文化差异并不是障碍,而是一种创作机会。“如何把不同的想法融合在一起共同创造,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此外,保罗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也让她深受启发。“即使不懂中文,他也能跨越语言障碍,从演员的神态和语气中捕捉情感表达,这让我非常佩服。”

图:《彩虹的尽头》排练现场

花絮视频:邱绎夫、采访&图文:茄粒

《彩虹的尽头》不仅是一部关于朱迪•嘉兰的传记,更是一部关于人性、情感与时代的深刻探讨。对于这部剧在中国的首演,两位导演充满期待。无论你是朱迪•嘉兰的粉丝,还是第一次接触她的故事,相信这部剧都将为你带来一次难忘的观剧体验。3月14日至30日茉莉花剧场,敬请期待!

️故事梗概:

16岁的朱迪·嘉兰(Judy Garland),以一部《绿野仙踪》(The Wizard of OZ)跃升一线红星;一首《飞越彩虹》(Over the Rainbow)更成为家喻户晓的世界经典。万丈光芒的舞台上,她是天赋异禀、灵动迷人、炙手可热的传奇巨星;隐秘暗影下的金钱、权利、欲望游戏里,她却是一个爱而不得、药物成瘾、负债累累的提线木偶。46岁历经了4次失败婚姻、深陷多重困境的朱迪,又一次遇见了自己的“真爱”米奇·迪恩斯,并在他的陪伴下决心重返舞台找回自我。然而究竟是什么样的精心布局,最终让这场饱受争议的回归演唱会成为了朱迪生命的绝唱?巨星陨落,璀璨如初!2025年3月茉莉花剧场,一起揭开迷雾,聆听这段通往彩虹彼岸的时代挽歌。

️演出背景:

舞台剧《彩虹的尽头》于2005年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全球首演,此后便在世界各地的主要剧院轮番上演,包括罗马、马德里、柏林、里约热内卢、布宜诺斯艾利斯、开普敦、华沙、哥本哈根、蒙特利尔、爱丁堡、赫尔辛基、墨西哥城、阿姆斯特丹、布拉格、亚特兰大和洛杉矶等。2010年,该剧在伦敦西区首演,打破了特拉法加工作室6个月的票房纪录。2012年,该剧转移到百老汇,在贝拉斯科剧院持续上演6个月,并获得了3项“托尼奖”提名,以及包括最佳戏剧奖在内的4项“劳伦斯·奥利佛奖”提名。

️演职员表:

制作出品: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 出品人:张惠庆 | 总监制:田水 | 艺术总监:喻荣军 | 联合监制:何念 | 制作人:刘雷 | 编剧:彼得·奎尔特Peter Quilter【英国】| 剧本翻译:周玙玢 | 导演:保罗·加林顿Paul Garrington【英国】| 副导演:韩智伊 | 音乐总监:姜清华 | 声乐指导:汤爱民 | 舞美设计:李柏霖【中国台湾】| 灯光设计:陈璐 | 服化设计:董桂颖 | 道具设计:朱晨祺 | 音效设计:乔国栋 | 技术设计:徐先根 | 舞台监督:罗霁忺

主演:焦媛【中国香港】、刘炫锐、张玮伦、刘啸尘

乐手:戴建新、赵鹏、姜逸都、花子翁

️演出信息:

演出时间:2025年3月14日-3月30日 19:30

(周一无演出,周日仅14:00下午场)

演出地点:茉莉花剧场(黄浦区北海路247号)

演出票价:180/280/380/580元

* 每场演出均有80元视线遮挡位

* 建议年龄16岁以上观众观看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