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升职?靠男人呗!”女性成功却被抹黑,是这个世界最大的笑话
前段时间看《理想之城》,孙俪饰演的苏筱是一个有理想、有能力的年轻造价师,秉持着“造价表的干净就是工程的干净”的职业信仰,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在天成公司站稳脚跟后,被提拔为赢海集团的副总经济师。
年纪轻轻,连升三级,这要是放在一个男性身上,大家可能会说“年轻有为”,也可能会说“后生可畏”,但是放在这样一位女性身上,就开始被质疑是靠不正当手段上位的。
有人说,苏筱和子公司天科的总经理黄礼林有男女关系,所以才坐上了这个位置。而在黄礼林中风瘫痪后,苏筱更是百口莫辩。
网络上关于苏筱的谣言愈演愈烈,有人匿名发帖称苏筱在第一个公司是因为渎职被开除的,后来才到子公司任职。说她一贯靠着手段升职,行事专横,为人霸道,踩着别人上位,还忘恩负义。
公司感到舆论压力越来越大,很多老员工都呼吁要严惩并且开除苏筱,甚至连她的爱人夏明和闺蜜吴红枚都对她产生了质疑。
虽然最后电视剧给了我们一个大团圆的结局,苏筱在赢海集团站稳了脚跟,坚持推行的集团改革也取得了成功,但她的经历真的让我特别心酸。
为什么女性的升职就会被抹黑?为什么女性想要成功要付出那么多?
2023年《哈佛商业评论》的一项研究揭开了这个残酷的事实:女性高管每提升一个职级,外界对其“自私冷血”的负面评价概率会增加17%。这种诡异的社会心理机制,在杨幂被质疑“用婚姻换资源”,赵丽颖遭嘲讽“农村出身不配高定”的舆论狂欢中,赤裸裸地暴露了社会文明的认知褶皱。
其实这个现象比比皆是。
董明珠在采访中会被追问“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马斯克却从来不需要回答“你陪孩子的时间够吗”。
社会始终将女性框定在“家庭本位”的叙事牢笼中,一旦女性想要突破这种预设,就会触动很多人的神经,让他们不自觉地想要给女性设限。
就像麦肯锡在《职场女性现状报告》中说的那样,女性需要比男性多付出28%的努力才能获得同等晋升的机会,就像很多女演员无法打破“35岁魔咒”,而男演员却能越来越香。
年龄歧视的本质就是性别歧视的变体,其内核就是对女性生命周期的物化审视。
这些影视剧和娱乐圈的例子让我想起了身边的一个故事。在之前单位工作的时候,有一位姐姐,比我大五六岁的样子。
她的能力很强,长相也相当不错,性格更是很好,对我们每个人都很关心,大家也都很喜欢她。
可就在她突然被升职以后,我发现很多事情都变了,每次她说话,很多人都不再像之前那么热情,空气中总是弥漫着尴尬的气氛。
那时候我刚工作,不太明白这是怎么了,但后来这位姐姐不在的时候,办公室的人暧昧地聊到她,说了很多很多。
她们说这个姐姐的私生活不检点,说她和很多领导都有不正常的关系,说她在外面特别风骚......
我听着这些话,感觉和我认识的她完全不是一个人,所以就开口质疑:“不会吧?看着不像啊!”
然后这些人就啧啧啧地告诉我:“人不可貌相,要不然怎么可能提拔她?”
其实那一刻我就懂了,就是因为这位姐姐越过了好几个比她年龄大,比她资历老的人被提拔,所以引起了这些人的不满,而造这些黄谣的人,恰恰就是这几个人。
虽然我心里并不认可她们的说法,但我也觉得没有争辩的必要,所以我就不再听她们说任何。
后来我离开了那个单位,也陆陆续续做了很多工作,慢慢成长和成熟,再想起那个姐姐苦涩的笑容,想起那件事,还是觉得非常唏嘘。
我不敢为这位姐姐打包票,说就一定没有这样的事情,可是凭我的了解和感觉,她的能力就是要比那些人强。
所以,我始终觉得她被提拔是没有问题的,可这也始终就是我觉得。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当女性有了一些比较突出的成功后,就特别容易被人诟病,甚至被人戴着有色眼镜去看。
而这也是为什么家里人在我进入职场前都在告诉我,女孩子啊,低调一点,不要打扮,不要露头,平平安安的就行了。
是啊,我们渴望成功,可又有多少人能够承受得了这样的诽谤呢?
所以,这个社会总是在教育女性要保守一点,甚至恨不得她们不要出门,出门就戴上头巾。
听着这样的言论,看着这样的恶性事件,我就仿佛回到了那个女性总是被歧视、被打压、被PUA的年代,真的毛骨悚然。
可是亲爱的,你真的还愿意回去吗?反正我不愿意。经历了上千年,中国女性才算是真的站了起来。
我们开始有自己的话语权,能够掌控自己的人生,我们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不用被任何刻板印象给束缚,这真的太不容易了。
所以,我们必须努力去突破这些障碍,去打破这些不平等,去让这些恶意抹黑女性的人,学会闭嘴。
至于要怎么做,我觉得首先就是每个人都要摆正心态,不要因为心态的失衡而刻意抹黑别人。
因为我发现了一个让人难过的事实,就是造女性黄谣的,很多都是女性,这就是所谓的“蜂后综合症”。
歧视如果每个人都可以不要因为别人的成功而片面地嫉妒,而是多想想别人是怎样的努力的,以及把更多精力放在自己身上,那么女性的生存环境就会好很多。
同时,我也希望所有的女性朋友都可以坚定一点,明白如果你被抹黑和造谣了,那不是你的错,而是你足够优秀,让那些人恐惧了。
所以你需要做的,就是更努力,像宋佳那样,在颁奖典礼上撕掉“完美女性”的剧本,直言“女性不必温柔懂事”;就像《浪姐》中龚琳娜卸下妆容演唱《青藏高原》,用实力解构“白幼美”审美霸权......这些行动都正在改写成成功女性的叙事语法。
我知道,这篇文章一定会被很多人骂,但没关系,只要我们永远不恐惧去谈论女性成功的时候,我们就会离光明近一点。
请永远记得,女性职场进阶触动的不仅是既得利益者的奶酪,更是对“男权神圣性”的根本质疑。而对于女性成功的恶意抹黑,就是对人类半数智慧资源的恶意浪费。
当某一天,不会再有杨天真被骂“心机胖”的荒诞剧目,当有一天,不会再有“某女CEO”的猎奇新闻标题,这样女性的成功才能够摆脱“逆袭”“洗白”的前缀,我们才能真正走出错误认知的迷雾,才不会再有这样的笑话贻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