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汪阿姨”:从举报风波到今时今日的感慨!

2025-02-18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头条首发大赛#?

去年写了几篇有关保姆汪阿姨的文章,主要是反感网传她“买稿”一事和在头条上定期晒收益行为,那些文章纯粹是从“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角度有感而发,这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

然而,想不到被汪阿姨举报,说侵犯她商业信誉/个人名誉,最终被头条下架。其实我和汪阿姨之间既无交集,也无什么恩怨,更不是网上她所认为的倒汪派,因为我最不喜欢站队和拉帮结派。

自从她举报我之后,我也不再关注汪阿姨的有关信息了,包括“倒汪派”和“挺汪派”,因为我的文章观点很明确,也是高中教材中“人生价值观”的知识,能听懂你就听,听不懂我才没办法,毕竟也有不少学生教不好的。

然今天,百无聊赖中,翻看了自己的头条主页,清理一部分早期内容,查看了头条主页中“未通过”一栏,其中有三篇文章,而两篇就是汪阿姨举报后下架的内容,感慨万千。

说实在,在网络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纠葛有时就像一阵风,吹过之后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逝去的去年,汪阿姨的两次举报让我两篇文章下架,这在当时犹如一颗石子投入我平静的心湖,泛起层层涟漪。

于是,在好奇心驱动下,在搜索栏中输入“上海汪阿姨”,发现这个用户仍在,头像还是那样子。之后点开她的头像,发现除了她粉丝增加不少,作文风格如旧,只是评论大不如从前。

可能是大家审美疲劳的缘故吧。如今,汪阿姨的热度不再如往昔,心中不禁五味杂陈,却也由衷地想对她说一声:祝她好运。

一年前的那两次举报,对我来说是一次不小的冲击。每一篇文章都是创作者心血的结晶,就像自己精心培育的花朵,突然被连根拔起,那种失落和委屈是难以言表的。

因为,作为政治教师,虽有自己的独立的观点和判断,但原则还是有的,那便是写文章,一定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为底线,决不会为了三核桃俩枣的流量而给自己找麻烦,影响教师身份。

当时看到被汪阿姨举报“侵犯其商业信誉/个人名誉”,我也很震惊,愤怒中夹杂着疑惑,不明白为什么汪阿姨要这样做。是观点的冲突?还是有其他不为人知的原因?这背后的动机如同迷雾一般,让人捉摸不透。

在网络的大舞台上,举报是一种具有强大影响力的行为。它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维护公序良俗、打击不良信息,但另一方面,如果被滥用,就可能成为打压异己的工具。

我在反思自己文章内容的同时,也在思考这种举报机制在网络环境中的合理性和公正性。从创作者的角度来说,我们希望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但这个空间又必须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之内。

然而,对于举报的界限,似乎并没有一个非常清晰明确的界定,这就容易导致像我和汪阿姨之间这样的矛盾产生。于是,之后索性就不再关注她了,也不再对其发表看法了。

她的举动影响了我的创作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的情绪和创作动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种最初的愤怒逐渐被一种更为复杂的情感所取代。

当我再次搜索她的时候,看到她还是保持着以前的风格,却没有了曾经的热度,心中竟涌起了无限感慨:一切都是神马,是过往烟云。

网络世界是瞬息万变的,今天的红人可能明天就会被遗忘。汪阿姨曾经的“火”,也许是因为她独特的观点、犀利的言论或者是善于把握网络热点。

然而,汪阿姨热度的消退也并非毫无缘由。可能是网络受众的喜好发生了变化,就像时尚潮流一样,今天流行的东西明天就可能被新的潮流所取代。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无常的体现。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汪阿姨的网络热度就如同夜空中的流星,曾经璀璨一时,但终究难以持久。

而我自己的创作之路,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经历了被举报下架文章的挫折后,我也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创作方向和心态。

这一年来,我学会了更加谨慎地对待自己的创作内容,确保每一个观点都有合理的依据,每一句话都符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同时,我也学会了用更加包容的心态去看待那些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人。汪阿姨的举报行为,虽然在当时给我带来了痛苦,但也成为了我成长路上的一个契机。

现在我看到汪阿姨,就像看到了一个曾经在同一条道路上同行过的人,尽管我们之间有过不愉快的经历,但那些都已经成为了过去。

她现在的状态让我意识到,在网络的海洋里,我和她都是渺小的存在,都是头条上匆匆过客,是渺小的存在。无论曾经有过多少风光或者争议,最终都可能被时间的浪潮所淹没。

对于汪阿姨,我没有怨恨,只有一种淡淡的祝福。希望她在自己的生活和网络之旅中能够找到新的方向,重新获得属于自己的乐趣和价值。

也许她会再次崛起,重新找回曾经的热度;也许她会选择一种更为低调的方式继续在网络上存在。无论她的选择是什么,都希望她能够过得好。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网络社交的本质。网络不仅仅是一个展示自我、表达观点的平台,更是一个充满人际关系互动的空间。

在这里,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支持我们的朋友,也有与我们产生分歧的人。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是我们在网络世界中需要不断学习的课题。

至此,我耳边激荡起我儿时最喜欢费玉清演唱的《一剪梅》:“真情像草原广阔, 层层风雨不能阻隔。 总有云开日出时候。 万丈阳光照耀你我。”祝汪阿姨一切安好!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