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掉落大西洋133天,靠喝鸟血求生,路过船只看清他容貌断然离去

2025-02-17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前言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看过《荒野求生》的人肯定都知道贝尔·格里尔斯,被国人亲切地称作“贝爷”。节目中他常常孤身涉险,一个人穿梭在人迹罕至的荒岛、沙漠、雨林等地,为了求生,贝爷食用过的东西大多数是常人不能接受或者不敢尝试的东西,因为被冠上了“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这样的调侃意味的头衔。

而在贝爷的背后除了有专业团队跟拍外,他自己本身出生于特种部队,野外求生是训练的科目之一,体能和其他技能也都超乎常人。即使在这样的境况下,面对一些险境,贝爷的生存冒险也有被迫放弃的时候。那么作为一个普通人,如果有一天落入险境,可以生存多久呢?答案是一个中国男子给出的,他在掉落大西洋后一个人生存了足足113天!

无法预知的灾难

这个中国人名字叫做潘濂,他出生于海南的一个小渔村,虽然家里生活过得比较贫苦,长期生活在海边,让潘濂除了水性好之外,经常跟人一起出海,他对于海洋航行逐渐产生了兴趣。大海的波澜壮阔让潘濂萌生了当水手的想法。1936年,18岁的潘濂登上了一艘货轮开始了自己水手生涯,在船上有经验丰富的人带他,教授给他更多地有关航行的知识。三年的认真学习后,潘濂已经成长为了可以独当一面的航行好手。

此时的潘濂希望可以提高生活条件,恰逢英国“贝洛蒙”号招聘水手,丰富的经验也让潘濂顺利登船,做了一名适应生,工作相比以前内容轻松,待遇也更加好了。可是好景不长,1942年在大西洋海面上发生了海难事件,主角正是贝洛蒙号。执行战时运输任务的贝洛蒙号被一艘德国潜艇击沉。

伴随意外的惊喜

此时的潘濂并没有惊慌,穿好救生设备在船沉没前跳入海中。他开始顺着海面漂流,幸运的是他遇到一个完整的木筏,而且木筏还带着顶棚可以遮阳。登上木筏后,潘濂惊喜地发现竟然还储存着一些高热量食物和一些淡水,木筏的主人早已不知所踪。看到希望的潘濂,内心的求生欲望更加坚定。他有计划地开始食用船上的食物,利用船上的帆布搭建了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小窝棚。

食物毕竟有限,不知道漂流了多久之后,潘濂需要面对断粮的威胁。他用帆布制作容器收集淡水,利用木筏上无用的东西制作鱼钩,他把吊起的鱼放在顶棚上晾晒,用来加长储存时间。食物问题暂时解决了。可是海上的天气变幻莫测,常常好多天没有阴天降雨。渴到极致的潘濂盯上了那些来木筏偷吃鱼干的海鸟,于是捕捉它们,靠喝海鸟的血液可以代替淡水救命。

迟迟到来的救援

在海上漂流的日子里,他也曾遇到过两次获救的机会,但是路过的船只看清他的容貌后断然离去。当时一艘英国货轮发现了漂流的木筏,船员以为是战争中遭难的英国人在求救,靠近后发现是中国人,货轮随机离开,没有施以援手。这让本就处在精神奔溃边缘的潘濂遭受打击,一度差点放弃求生。后来,一架美国飞机在海域巡航时发现了他,并且已经着手准备救援潘濂,但因为突然暴发的海上风暴不得不放弃救援行动。两次意外后,潘濂并没有因为遭受打击而放弃,这样的磨难反而使得他的意志更加坚定。

历经133天后,潘濂终于到了浅海区域。1943年,潘濂被巴西的一位渔民所救,此时的他一身伤病,送到医院后才让奄奄一息的他又燃起生命之火。一个月后,身体状况趋近稳定的他,被送往英国,当时的英国国王听说潘濂的遭遇后,授予他大英帝国勋章,表彰潘濂的坚持不懈。

结语

古往今来,坚持被视为一种美德。潘濂坚定的求生意志让他在海上历经伤病、饥饿和孤独的折磨之后,依旧在坚持,所以他拥有了再次存活的机会。历史上能够留下事迹影响后人的伟大人物,每个人都具备这一品格。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绝境,心中有希望,坚持下去就会有结果。潘濂的事迹也在警示着我们,即使眼前的境遇再苦难,内心坚定不移,总会有一天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参考资料:郑板桥《竹石》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