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背叛者到打工人的嘴替,重审孙悟空的2000元片酬风云
当年,荧幕上的孙悟空挥棒降妖,荧幕外的六小龄童却被贴上背叛者的标签——因私自接商演,他被导演杨洁公开划清界限。可当我们褪去童年滤镜,以打工人的视角回看这段往事,真相竟是另一番西游职场现形记。
他是贯穿全剧的灵魂角色,却拿着剧组中下水平的工资:6年25集,总收入仅2000元,平均一集80元,月薪不足30元。讽刺的是,杨洁自己追星,小白龙饰演者王伯昭仅出场3集便豪揽1500元。他甚至还称因为自己拿的是剧组里的最高的工资而不好意思,没想到他和西游记里的弼马温一样,被当成了乐子。这何尝不是现实版的花果山职场PUA?
杨洁导演出身优渥,追求艺术纯粹;而演员们却要养家糊口。六年拍戏,六小龄童为角色险些烧焦猴毛、摔断肋骨,却连结婚钱都凑不齐。剧组爆红后,演员接商演本为谋生,却被批忘恩负义。可若连温饱都难,何谈为爱发电?打工人谁不懂——面包与理想,从来不是单选题。
他曾因一句戏说不是胡说被群嘲,被剪辑成灵堂卖片的丑角。可真相是:悼念杨洁时宣传新片,是节目组的要求;批判《大话西游》,是为守护原著内核。现在《黑神话%ub7悟空》重燃西游魂,年轻人终于读懂:他反对的不是创新,而是对经典的亵渎。金蝉子那句惑乱人心,倒果为因,竟预言了这场跨越三十年的舆论冤案。
六小龄童不是圣人,却是时代困局的缩影。当艺术理想撞上生存现实,当奉献被曲解为背叛,我们质问的何止一个美猴王?或许,《西游记》最大的隐喻,正是取经路上那群被迫打妖怪也要算KPI的凡人。
——这世上本没有齐天大圣,只有那个在五指山下,边搬砖边仰望星空的打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