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金庸不肯写令狐冲的结局,你看他学了什么武功,注定下场凄惨
蛇年新篇
尽管《笑傲江湖》是金庸长篇作品之一,然而,相较于《天龙八部》和“射雕三部曲”,这部作品的格局似乎显得有些狭窄。毕竟,前者聚焦于武林纷争,而后者涉及家国大义。尽管如此,《笑傲江湖》中的主角令狐冲仍然赢得了一批死忠粉。在一些书迷看来,令狐冲才是最符合侠客形象的角色。他虽然没有郭靖、萧峰那样肩负天下苍生的觉悟,但却乐于惩奸除恶,对不公正的事情义不容辞地出手。这种潇洒、飘逸的侠客形象正是许多读者向往的。
然而,尽管读者对令狐冲的喜爱,金庸却在《笑傲江湖》中并没有将他的故事说透。令狐冲的结局是怎样的?为什么金庸对此避而不谈?重新翻开原著,或许我们能找到一些答案。
一、笑傲江湖的侠侣
《笑傲江湖》的结局着实让人难以满意。在故事前期,任我行被塑造成一个极具魅力的枭雄,预示着他与身为正派的令狐冲将会有一场大战。然而,故事的结尾却出人意料地突现任我行的突然死亡,使得整个故事瞬间失去了主线。当然,从上帝视角来看,任我行的突然离世也算是正常的。毕竟,如果令狐冲与他进行一场对决,结局可能难以圆满。如果任我行获胜,他将屠戮中原武林,与“邪不胜正”的主题相悖;如果令狐冲获胜,只要任我行一息尚存,他必然会卷土重来,难道要让令狐冲下手吗?这也让令狐冲如何面对盈盈成为了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蛇年新篇
或许,金庸选择了“任我行突然暴毙”这样一个出奇不意的破局方式,来化解故事中的紧张局势。而故事最终以令狐冲与任盈盈的结合作为结束,似乎一切都已尘埃落定。
然而,很明显,令狐冲仍然年轻,他的武功在书末时尚有不少上升空间。金庸理应续写他的故事,即便是出于“消费情怀”的角度,也不应该浪费令狐冲这一角色。为什么金庸没有让故事延续呢?
二、风云再起的江湖
尽管金庸并没有为《笑傲江湖》写续集,但可以确定的是,令狐冲在故事结束后并没有退隐江湖。他继续精进自己的武功,《鹿鼎记》中提到了令狐冲后来达到的境界。原著中提到:“古人说道,武功到于绝顶,那便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听说前朝有位独孤求败大侠,又有位令狐冲大侠,以无招胜有招,当世无敌。”
令狐冲虽然表面放浪不羁,但后来也变得痴迷习武,这符合人之常情。任何一个得到了绝顶神功的人都难以忍住不去修炼。然而,这也可能是令狐冲后来落得悲剧结局的原因。他练成了独孤九剑,这是一门精妙无比的剑法,使他在短时间内从一个二三流高手跃升为一流高手。他与华山剑宗高手的对战让人惊叹。但问题在于,令狐冲身上还有另一门神功,那就是少林的《易筋经》。
三、扫地神僧的说法
令狐冲身上最值得吹嘘的神功之一是风清扬传授的独孤九剑。然而,《易筋经》或许才是他最危险的武学。方证大师将《易筋经》传授给了令狐冲,这部功法在少林派被认为是最上乘的内功。然而,这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修炼少林武功需要佛法克制,若修炼者不通佛法,就很容易陷入“武学障”,引发各种病痛。
在原著中,有关“武学障”的说法已经出现。少林的扫地僧提到:“在我少林派,便叫做‘武学障’,与别宗别派的‘知见障’道理相同。”修炼少林武功的人如果不通佛法,就很容易进入“武学障”,导致身体出现病痛。而令狐冲并没有出家,身上也没有半点佛性,他继续精进武功,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很可能导致了“武学障”。
蛇年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