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晚爆红到销声匿迹,曾比赵本山还受欢迎的魏积安去哪儿了?
今年春晚的小品节目,又是一片灾区。
作为一个特别爱看小品的老司机,当晚我仅看了一下备受关注的喜剧节目《金龟婿》,然而,几分钟之后就被迫摇头放弃了。
对比,十几年前赵本山还在春晚时,很多网友纷纷下船吐槽:语言类节目真是一年不如一年。
其实,在赵本山之前还有一位小品大亨,此人的受欢迎程度与同期的赵本山不想上学,或者说只高不低。
他就是国家一级演员、政治部话剧团艺术指导魏积安。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魏积安一共11次登上春晚的舞台,带来了《乡音》《擦皮鞋》《路口》《黄豆黄》《面试》等众多经典小品节目。
但,之后魏积安却突然销声匿迹了,再也没有出现在春晚的舞台,就连对于他的报道也是少之又少。
展开全文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魏积安的背后有什么故事呢?
1.
魏积安出生在山东龙口市的一个普通老百姓家,兄弟姐妹几个从小吃不好,穿不暖。
为了能给孩子们提供基本的生活,父母两人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复一日的劳苦耕作,才勉强让一家人吃个温饱。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看着父母的辛苦,魏积安心里酸酸的,便立志要出人头地,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七十年代,上边出台援建新疆的政策,魏积安认为这是一个出人头地的好机会。
他选择投身军队,远赴新疆,那一年,他成为老家地区唯一一位通过艺术招考进入新疆话剧团的学生。
作为山东大汉,魏积安一口的家乡话,跟别人相比,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尤其是台上演出时。
为了能够拿到更多的上台机会,魏积安比战友们早起晚睡,挤时间来锻炼自己的普通话水准,日常训练他一样也没有落下来。
正是,如此的付出,魏积安笨鸟先飞,而后出于蓝而青于蓝。
1981年,在北京的一次演出中,魏积安结识了北京政区歌舞团的老师董贞琼。
魏积安一见钟情,主动表白,但两人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新疆。
女方换作是谁,估计也会犹豫,更何况两人才算是初识。
可魏积安本就不是一个服输的人,他相信命不由天,只有坚持做了,才无愧于心。
回到新疆后不久,由于工作表现突出,他接到了被调到南京文工团的命令。
接到这一消息时,便第一时间分享给了董贞琼,对于魏积安的执着,她深受感动。
就这样,两颗心便开始一起努力,之后越走越近,并顺利结婚生子。
有了孩子后,魏积安更加拼命,妻子选择回到幕后,全心照顾家庭,支持丈夫。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1年,魏积安迎来了自己等待已久的机遇。
他携带着自己的小品《乡音》,与赵连甲、常佩双合作,首次登上了春晚舞台。
舞台上,一句地道的山东特色音儿“伙计”,逗得观众们前仰后翻,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火遍大江南北。
之后,魏积安多次携带经典作品,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成为了小品专业户。
与此同时,他还参演了《大决战:淮海战役》《炊事班的故事》《我的故乡晋察冀》等众多影视剧作品。
他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也实现了当初励志要出人头地目标。
为了能让母亲过上好日子,他主动把母亲接来北京,抽时间陪着母亲看天安门瞻仰伟人,逛故宫,吃北京的特色菜。
母亲开心极了,脸上挂满了笑容和满意,可时间一长,母亲好像丢失了什么。
魏积安看在心里,便主动找母亲沟通,原来,母亲和现在大多数老年人一样,习惯了农村的慢生活。
在北京人生地不熟,母亲也不善于言辞,不善于交际,每天只能在家里做做饭,不能下地干活,显得孤单落寞,慢慢地便心生郁闷。
无奈,他只能把母亲送回了老家。
2005年,生活给魏积安再出难题,母亲突然病重,当时正值年底春晚彩排。
一边是一年一度的春晚关键时刻,一边是家庭,魏积安左右为难。
思虑万千,在简单安排彩排事宜后,他果断回到老家照料母亲,可事与愿违,母亲在腊月寒冬末还是走了。
带着悲伤情绪,魏积安处理好后事,迅速杀回北京,准备最后的节目彩排。
他告诉自己,母亲是个善良的人,她更希望自己能够给大家带来完整的春晚节目。
这一年,他带了的节目叫《祝寿》,对于本人而言,多少有些讽刺的味道,但网友们把所有事情看在眼里,没有辜负魏积安的一片孝心。
2006年,他被评选为演艺界十大孝星之一,这份荣耀,是对他最大的肯定。
而后,他继续在春晚的舞台上发光发热。
2010年,妻子突然病倒了,魏积安开始反思:努力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往小了说,不就是图家人健康幸福,往大了说,不就是对事业对国家有贡献么?
衡量之后,魏积安选择离开舞台,回归家庭,同时给予后辈们更多的上台机会。
2012年,在春晚《面试》结束后,魏积安淡出了观众们的视野,转到幕后。
在照顾家庭的同时,他把自己的余光,继续奉献给事业,作为演艺老师,提携指导后起之秀。
如今,年近70的魏积安,享受着天伦之乐,对于事业,家庭,他都无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