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花木兰》:一手好牌怎么就赢不到最后呢

2025-01-23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要是说今年自从电影院开门营业以来,最受期待的一部电影,那就非《花木兰》莫属了。从很早之前的《花木兰》要拍真人版的消息放出之后,大家对《花木兰》的期待就很大。尤其是迪士尼方将花木兰主演确定为刘亦菲之后,更是引起了一波不小的讨论。

就是这样一部可以说是“万众期待”的电影,在开播之后却迎来了戏剧大反转。《花木兰》的口碑在上映之后就一直只降低不见上升。

那为什么这部电影在没有上映之前的口碑爆表,让无数观众期待呢?迪士尼的智慧之处就在于,他懂得运用怎样的预告去吸引观众,也很明确它的主要目标是谁。

花木兰,一个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女性英雄形象。在这个一直呼吁女性独立的今天,花木兰,无疑是最能够吸引大家关注的一个讨论话题。

迪士尼请到了在中国一直以神仙姐姐形象面向大众的刘亦菲,曾经小龙女的仙气飘飘的形象和替父出征的花木兰形象有着很大的反差,这样一来就能够吊起观众的胃口。

从预告片的一些画面上来看,刘亦菲饰演的花木兰形象确实英姿飒爽,巾帼不让须眉。期待刘亦菲版的花木兰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一种呼声。同样,还有动漫电影版的花木兰在前作出的成功,这一系列的因素加在一起,就不能不让人家期待一下真人版的花木兰究竟如何。

除了制造期待,迪士尼同样懂得如何制造合适的,并且能够引起讨论的话题矛盾。

电影将《木兰辞》当中“对镜贴花黄”一句,转换成真实的妆容呈现出,和现在审美有着差异的花黄妆容很快就成为了全网讨论的热点。

有人觉得他与现在审美不同,看上去奇怪别扭。那么自然就有人找出历史材料,对花黄妆容进行考证,这样一来,反而还证明了迪士尼电影在制作方面的用心。有矛盾,有讨论,自然就会有热度。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没有上映之前,《花木兰》这部电影如此的令人期待。

但是,有一句话说得好,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现在看来,这句话仿佛就是为花木兰这部电影量身打造的。之前那些有多期望花木兰的人,大部分在看过花木兰之后,就有多失望,甚至是愤怒。很多人愤怒的原因都一样。

在我看过很多花木兰的评论之后,我发现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迪士尼只不过是在借着花木兰这个中国女英雄做了个噱头。尽管我们足够的证据证明迪士尼只是想在中国捞钱,但是最后花木兰呈现的效果却不得不让人有这样的想法。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部电影当中最受争议的妆容问题。人物妆效呈现出一种欧洲宫廷的感觉,和我们期待的那种中国古典的妆效完全不同。中国古典美人讲究的是“明眸皓齿,朱唇润面”,主要讲究道德还是一个婉约中带着朦胧的美感。

再来看电影当中,电影中大部分女性的妆容是脸上白到有些渗人,两颊的腮红刻意又不自然,两轮眉毛虽然细长却耸立的可怕。还有那些高高立起的发髻,刻板且生硬,和中国一直强调的婉约毫不相干。

同时还有宫殿中,昏黄的光线和比较暗的画面,给人的感觉并不是“金碧辉煌,灯火通明”的皇宫,反而像是恶魔所在的最终场地,配上我们的中国故事就显得格格不入,给人奇奇怪怪的感觉。

我特别要说的就是巩俐饰演的女巫娘娘。虽然我们知道巩俐所饰演的女巫仙娘,她并不是真实存在,而是类似于一个拥有超能力的的角色。

但是,巩俐的妆容,让人觉得突兀。眼部以上的白色彩漆,以及金属质感的鲜花头饰,让人觉得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应该出现在中国故事里的人物。反而更像是西方童话当中出现的女巫。

如果说,女巫仙娘的角色是一种必须的设定。那么完全可以打扮成中国传统神话当中的仙女,翠珠金川绿罗裙。但是迪士尼没有,其实你在一个中国传统的故事当中,没有运用到中国传统的造型。我想这一点才是让大家给出他差评的原因。

我们平心而论,单从电影制作这个角度来讲,迪士尼的电影制作是完全过关的。不论是从人物的服装造型还是场景的呈现,如果单独将人物从花木兰这个背景独立出来,这样的服化道可以说是被学习的范例。

但是毕竟限制住了花木兰这样的背景,电影制作方并没有依从中国传统的审美去制作服装道具,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迪士尼作者不真人电影的目的。在《花木兰》电影当中所有呈现出来的东方,好像都仅仅是是西方人通过想象,凭空打造出来的一个东方世界。

明明一个鲜活的东方就在哪里,可偏偏有人不愿意去了解,而是非要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打造出一个符合自己想象的世界。然后,他还非要把这个自己想象出来的世界给真实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看,那最后能够得到的就只有批评和嘲讽了。

所以,当初对这部电影的期待有多大,在看完电影之后的失望自然就会有多大,给差评也就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了。

在我仔细的看完了几个高赞差评之后,发现大家对《花木兰》的差评主要集中在剧情和服化道上。刚才我们仔细的分析过了迪士尼这次在服化道上的缺点,那我们再来看一看被很多人吐槽的剧情。

真人版的《花木兰》电影其实还是改编自迪士尼1998年的公主动画电影,所以在情节上,有和《木兰辞》有出入的地方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观众在观看电影的时候并不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去的,既然是打着花木兰的旗号来吸引观众,那么大多数观众在观看电影的时候,仍然将花木兰带入到我们熟悉的木兰辞当中,这样一来,花木兰的情节就和我们曾经熟悉的那个《木兰辞》完全不同,显得奇怪且难以入眼。

《木兰辞》虽然很长,但是还不足以长到让他拍出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所以,在电影当中,为了丰富电影情节而人为添加进去的那些角色就会打破《木兰辞》原本故事当中的平衡。那自然给观众带来的观影感受就会是奇怪且难以理解。

在电影当中,有很多地方和中国传统文化其实是相互违背的。虽然是打着中国花木兰的旗号,但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没有得到正确的理解,至少在电影中没有体现。

在电影当中,花木兰被比喻为凤凰。我记得很深的是,电影当中刘亦菲背着的凤凰翅膀这个特效,出现在苍凉悲壮的战场上丝毫让人感受不到凤凰的“涅槃重生”。

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凤凰是高贵的象征。像花木兰这样,坚韧勇敢,替父从军的女子绝对不会被比喻成凤凰,而是会被人比喻成梅花。毕竟凤凰在中国除了有涅槃重生的意思,更多的时候还是高贵和地位的象征。

迪士尼选人的眼光很独特,不得不说刘亦菲版的花木兰是我目前看到过最符合我心中花木兰形象的人。具有女性独特的美丽,又不失将士的帅气,英姿飒爽这个词形容刘亦菲版花木兰再合适不过。

当然,除了选人眼光独特之外,这部电影我实在找不出其他可以夸奖的地方。你只除了花木兰的选角之外,其他选角也并没有非常合适。

我虽然不反对,甚至是支持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向世界。但是,《花木兰》电影当中所有的台词,对白完全是按照西方的思维模式去翻译,我找不到一点和中国文化相关的地方。

所以在观看电影的时候,很难有代入感,无法产生认同。我想这也是《花木兰》这部电影被大家批评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一个我们都很熟悉的故事那被传播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期待,甚至兴奋。但是当我们看到这个故事在传播的过程,当中失去了他原来我们最熟悉的部分的时候,失落甚至是愤怒的情绪是不可避免的。

迪士尼的制作虽然无可挑剔,但是迪士尼这一次的制作并没有运用到正确的地方。一部讲述中国故事主要投向中国观众的电影,如果仅仅靠着良好的制作,绝对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因为如果仅仅是那样,我们倒不如花时间去看一遍《美女与野兽》。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真的想要翻拍好一个故事那么就请尊重他,而不是靠着自己的想象在不了解原来故事的基础上,盲目改变。如果非要这样的话,那最后的结果也只能够是两边不讨好,费力还讨了嫌。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