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金主抛弃、频繁示弱求放过、紧急辟谣3次,冯小刚到底怎么了?
冯小刚一度被人称为“小钢炮”,因为他总是敢于直言,尤其是在电影上映期间。1999年,《科学时报·今日生活》发表了几篇文章批评冯小刚的贺岁片,称这些电影是“劣质盒饭”,并劝他“不要在电影圈里待下去”,批评他借着“贺岁”的名义榨取观众的钱,却糟蹋了中国电影。冯小刚翌日就去报社回应,威胁编辑们注意安全,免得发生意外。他还放狠话:“出门得小心,别被揍。”
《非诚勿扰2》上映时,新华社的记者对其提出批评,冯小刚在一个小时内连续发布了五条微博,称这些批评是“无端的猜测与恶意中伤”。
在《1942》上映时,影片口碑不佳,冯小刚猛烈批评豆瓣影评人是“大尾巴狼,胡说八道”。当电影票房未达预期时,他公开表示:“有那么多糟糕的观众,才会有烂片。”
《私人订制》上映时,遭遇“炒冷饭”的批评,冯小刚连续发布七篇微博强烈反击。
《我不是潘金莲》上映时,他与王健林及王思聪父子展开了一场轰动一时的“骂战”。冯小刚常常因自己的言辞过激而遭受批评。他曾解释说自己与张艺谋不同,不能像张艺谋那样一味忍受侮辱。“不犯我,我不会主动攻击别人。”
冯小刚的嚣张一方面源于他确实有资本。在1998至2010年的13年间,他执导了12部电影,其中11部跻身当年票房前三,成功逆袭,成为“贺岁档教父”,人们也不再称他为“冯裤子”。
与冯小刚一同崛起的还有华谊兄弟,依托冯小刚的电影成功,华谊兄弟迅速成为中国最成功的民营电影公司,并在2009年成功上市。王忠军曾表示,“华谊的半壁江山是冯小刚打下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冯小刚的影响力逐渐下降。2015年,华谊以10.5亿元收购了东阳美拉,这家公司成立不久,且资产极少,唯一的价值就是冯小刚。冯小刚签订了一份合同,规定2016年至2025年五年内每年的税后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且每年增长15%。如果未达标,冯小刚会自己补足差额。这一安排为冯小刚带来巨额回报。
然而,到了2018年,冯小刚的《手机2》风波引发了娱乐圈的震动,随之而来的行业整改使得这部电影无法上映。冯小刚几乎消失在公众视野中,直到2019年年底,电影《只有芸知道》上映,但票房仅为1.59亿元,冯小刚这次表现得异常低调。
2025年,冯小刚拍摄了网剧《北辙南辕》,但影片遭到广泛批评,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中年版《小时代》”。接下来的《回响》也未能挽回颓势。面对这一切,冯小刚不再像以前那样狂妄,而是频频表达感激之情。
几部作品的失败让冯小刚陷入了“江郎才尽”的传闻,他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公众人物面对网络舆论的无奈,表示明星只能忍受骂声和攻击,这是他们的代价。
对于自己曾经的喜剧作品,冯小刚也认清了现实,他表示观众仍然需要喜剧,但“并不是永远需要我的喜剧。”
除了电影上的失利,冯小刚的辟谣行动变得异常积极。两年内,他三次因不实传闻进行澄清,其中一次是回应关于他疑似移民美国的消息,他迅速在社交平台上澄清。此外,针对“赈灾只捐一分钱”和“选女演员”一事,他也公开否认,并晒出长期以来资助老兵的证据。
近期,冯小刚再次回应关于他在美国豪宅和名画在大火中毁损的谣言。昔日的“小钢炮”似乎彻底失去了往日的霸气。
展开全文冯小刚的变化也反映在华谊兄弟的困境中。华谊近几年负债累累,为了应对危机,王忠军四处借款,甚至卖掉了收藏品。2019年,阿里影业为华谊提供了一笔7亿元的贷款,而华谊为此提供了东阳美拉70%的股权作为抵押。
2024年,华谊宣布将东阳美拉70%的股权以3.5亿元转让给阿里影业,损失惨重。最终,冯小刚与华谊的联系也宣告结束,过去的辉煌成为了历史。
冯小刚的新电影《抓特务》由阿里影业和中影集团联合出品,这标志着他与华谊的彻底分道扬镳,曾经的时代已经结束。
2013年,冯小刚作为春晚总导演,曾力邀沈腾成为四位策划之一,并帮助沈腾推出了小品《扶不扶》,该小品在观众最喜爱的节目中排名第一,沈腾因此获得了更大的知名度。接下来的几年里,沈腾带领开心麻花闯入电影行业,并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喜剧演员。
沈腾的电影成绩不断刷新纪录,2024年,他主演的《飞驰人生2》票房达到33.98亿元,《抓娃娃》也突破了33亿元,甚至被认为是烂片的《逆鳞》也凭借其号召力拿到了1.75亿元票房。沈腾的三部电影让他成为中国影史首位票房突破350亿元的演员。
与沈腾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冯小刚的“贺岁档教父”地位不再,他只能静静地品味世事无常。
即使在2019年,冯小刚依然有了“退休证”,正式宣布退出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工作。而他的电影《非诚勿扰3》,虽然有葛优、舒淇等明星加盟,但最终票房却未能突破1亿元。
随着时代的变迁,冯小刚似乎已经彻底成为了“旧人”,就像那句老话所说:“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要往哪个方向倒。”冯小刚年轻时也曾以为自己是风,但岁月的打磨让他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是草,随风而倒。
全文完
是结束,也是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