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7仅年!30岁主持人王瀚惨遭裁员,是劳务派遣,一分钟赚两块
工作7仅年!30岁主持人王瀚惨遭裁员,是劳务派遣,一分钟赚两块
30岁的主持人王瀚最近的遭遇,活脱脱像一部现实版的职场反转剧。7年的拼命干活,换来的不是稳定的“铁饭碗”,反而是一份“劳务派遣”的身份。听起来就让人心疼又愤怒。
7年主持生涯,裁员通知突如其来
王瀚,江苏武进区电台的一名主持人,入行7年。他的节目《瀚说千年》和《郭王来了》,在当地观众中口碑不错,一直以来兢兢业业,业务能力过硬,深受听众喜爱。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主力干将”,最终却被裁员了?
去年年底,王瀚接到了单位的裁员通知。这个消息对他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他原本以为,自己是台里不可或缺的主持人,裁员名单怎么也不可能有他的名字。更别说,自己已经为单位贡献了7年青春,几乎把电台当成了家。哪知道,“家”突然要和他断绝关系了。
最让人扎心的是,王瀚第一时间选择隐瞒裁员的消息,连自己的母亲都不敢告诉。毕竟,母亲一直以他为傲,觉得儿子在体制内工作,是“别人家孩子”的典范。可纸终究包不住火,母亲得知真相后没有责怪王瀚,只是带着眼泪说:“没关系,儿子,回来跟妈开个店吧。”相信那一刻,母子俩心里五味杂陈。
裁员后才发现:身份竟然是“劳务派遣”?
如果裁员的故事到这里结束,那只能算是一场职场上的普通悲剧。但接下来,王瀚的遭遇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裁员后,他偶然发现,自己和电台居然没有正式的雇佣关系!
7年来,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台里的正式员工,却被告知只是“劳务派遣”。这是什么概念?简单来说,就是他和电台的关系并非直接雇佣,而是通过第三方劳务公司签约的。而劳务派遣通常用于临时性、辅助性或替代性工作——但王瀚的主持岗位显然不符合这些特征。一个电台的核心主持人,怎么可能是“临时工”?
更离谱的是,劳务派遣公司主动联系了王瀚,表示不再续约。然而,根据规定,连续签署三次合同后,劳务派遣关系应该转为正式雇佣,且如果公司不续约,应支付“2N”的赔偿金(即两倍的月薪)。但王瀚不仅一分钱赔偿没拿到,对方还一口咬定与他不存在劳动关系。于是,王瀚不得不拨打政府热线维权。
维权路漫漫:7年的努力换来一场仲裁
为了争取赔偿,王瀚决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他主动到仲裁机构立案,希望拿回属于自己的权益。然而,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王瀚发现事情远比他想象的复杂。他需要调取武进区融媒体中心的相关资料,但手续繁琐,信息不透明,让他一头雾水。
一来一回之间,王瀚不仅没能顺利立案,还浪费了大量时间。他感慨道:“真没想到,程序这么复杂,想要拿到赔偿怎么就这么难呢?”无奈之下,他将自己的经历发到了网上,向网友们求助。
网友热议:一场关于“职场坑”的全民讨论
王瀚的遭遇曝光后,迅速引发网友热议。有人替他抱不平:“辛辛苦苦干了7年,最后连个正式工都不是,电台也太坑了吧!”也有人感叹:“现在大环境不好,体制内也不稳妥,连主持人都难逃被裁员的命运。”
同时,也有网友提出了疑问:“7年了,他发工资的时候没发现单位不是直接付的吗?合同签了三次,怎么一点都不察觉?”有人更直言:“如果没有工资转账记录,证明劳动关系,这场官司恐怕不好打。”
不过,更多网友还是建议王瀚赶紧找专业律师维权,争取尽早解决问题。毕竟,7年的努力不该白白浪费。
工资被吐槽:一分钟赚两块,主持人没想象中风光
可能不少人觉得,电台主持人是个“光鲜亮丽”的职业,收入应该不菲。但王瀚在直播中透露了自己的实际薪资:按照每分钟计算,每天工作两小时,也就240元,折合下来一分钟2元。有人调侃:“这还不如工地上搬砖的农民工。”
不过,也有网友觉得这收入已经很不错了:“一天才工作两小时,挣240块,比很多普通打工人强多了。”但不管怎么说,这个薪资水平确实打破了大众对“主持人高薪”的固有印象。
职场“坑”有多深?王瀚的故事只是冰山一角
王瀚的经历,其实是当下职场困境的缩影。疫情后,大环境变差,失业率上升,不少人都在为工作发愁。即便是体制内的工作,也不再是“旱涝保收”的铁饭碗。
更重要的是,很多公司在用工时合同不规范,甚至故意“挖坑”。比如劳务派遣比例过高,明明是长期岗位,却不与员工签正式合同。这些操作,最终让员工在裁员时陷入被动。
结语:职场中,别让自己成为“糊涂人”
王瀚的遭遇,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警示:职场中,务必要看清自己的劳动关系,明确自己的权益。签合同时多留个心眼,别等到吃亏了才后悔不已。
希望王瀚能早日拿回属于自己的赔偿,也希望每一个职场人都能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毕竟,打工人真的不容易,别让努力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