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原料鉴定 成分分析 配方化验
一、化妆品原料分类
基质原料:
油性原料:如油脂、蜡类(蜂蜡、巴西棕榈蜡)、高级脂肪酸等,是乳霜类产品的主要成分,占比30%-80%,起润肤、定型作用。
粉质原料:用于粉底、眼影等产品,提供遮盖力和质感。
溶剂类:水、醇类(如甘油)、酮类,作为产品介质。
辅助原料:
表面活性剂:如司盘、吐温系列,用于乳化、分散和渗透。
防腐剂:羟苯甲酯、山梨酸钾等,抑制微生物生长。
香精/色素:统一标注为“香精”或着色剂编号。
功效性原料:
保湿剂:透明质酸、神经酰胺,维持皮肤水分。
抗氧化剂:维生素C衍生物、SOD,延缓衰老。
天然添加剂:芦荟、珍珠粉、中草药提取物,具修复或美白功能。
二、核心成分与作用
保湿体系:甘油、丙二醇等吸湿性成分,搭配封闭性油脂(如荷荷巴油)锁水。
酸碱调节剂:柠檬酸、三,维持产品pH值接近皮肤弱酸性环境。
流变调节剂:增稠或悬浮成分(如黄原胶),改善使用触感。
三、典型配方组成(以膏霜为例)
油相:乳木果油(15%)、蜂蜡(5%)。
水相:水(60%)、甘油(8%)。
乳化剂:脂肪醇聚氧醚(3%)。
功效添加:透明质酸钠(0.5%)、维生素E(0.2%)。
四、作用与注意事项
功能定位:
清洁(如含表面活性剂的洗面奶)。
修护(含神经酰胺的屏障修复霜)。
安全提示:
矿物油需高纯度以避免致癌风险(如多环芳烃)。
全成分标识按含量降序排列,微量成分(≤0.1%)单独标注。
化妆品配方需平衡功效与安全性,如天然成分替代化学防腐剂是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