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美人儿真扛不住的古代花钿:红黄绿黑啥色都有,一贴贴满脸

2025-04-06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花木兰回到家乡的时候,“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换上裙装,改个发型,贴上花黄,打扮好了出门,伙伴们都不认识了。这里的“花黄”,指的就是花钿。

花木兰所贴的花钿当然是鹅黄色,娇娇嫩嫩,适合少女。除此之外,有翠绿色,叫做“翠钿”,比鹅黄色多了一份俏皮。有红色的“朱钿”,看起来妩媚动人。还有用金箔做成的“金钿”,笑起来一对金色酒窝儿闪闪发光,有诗“星靥笑偎霞脸畔”,将少女脸颊上的金钿比喻成一闪一闪的星星。但有时候古代流行的看起来也很哥特式,宋代初期流行用黑纸剪成“团靥”来装饰脸庞,想象起来就觉得有种非主流之感。

在盛唐时候,女性一般只在眉心处贴一朵花钿。有“红梅妆”,据说由上官婉儿始创,并开始在宫廷盛行。或者只在笑靥的地方贴一对小小的圆钿。然而五代的时候,女性开始放飞自我,贴花钿的地方发展到了额头、眉梢、眼角、双颊、嘴角、两腮,有红有绿,色彩多样,贴满了一张脸。幸好这种风气到了宋代得到了遏制,女性贴的花钿又恢复到了正常数量。除了脸上,女性还在鬓发上贴金钿作为装饰,北魏时候流行“飞黄鬓”,少女们一头乌油油的鬓发,鬓发里金色的光芒一闪一闪。

唐代女性的花钿,主要是自己剪的。巧手的少女们用剪刀剪出花朵、飞鸟、鸳鸯、蝴蝶等多种形状,贴在脸上、鬓上。到了宋代,可以在市场上买到多种花钿,用翠鸟羽毛粘成的“翠钿”,用金箔剪成的“金钿”,装饰了珍珠宝石的立体花钿。甚至还有用高级香料压制成的花钿,贴在脸颊上,行走时暗香细细,非常曼妙。

元代时候,花钿的身影从女子妆具中渐渐淡去。这一承载了几百年女性娇俏与浪漫的意象,就此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

作者:柠檬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