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泰人寿新增一位副总!分红险单季净流出69亿、满期给付高峰压境
5月1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发布批复,核准谢亮锋信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泰人寿”)副总经理的任职资格。
️董事长任职尚需监管批准,总经理一职仍悬空
谢亮锋的职业生涯呈现出鲜明的国资体系烙印。这位新任信泰人寿副总经理此前并无保险行业履历,其职业轨迹主要集中在杭州市国资委控股企业体系内。公开资料显示,他曾担任杭州交投物资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及董事,并曾任职宁波敦尚投资管理合伙企业,同时在杭州同旭科技、杭州金投实业等多家国资背景企业担任高管职务。
图中人物系 谢亮锋
2024年初,浙江国资入股信泰人寿后,谢亮锋被委以重任,担任投资端负责人,并牵头筹建公司旗下的保险资管平台。数据显示,近三年信泰人寿的平均投资收益率仅为2.46%,综合投资收益率更是低至0.35%,这样的成绩显然难以令人满意。数据背后,或许折射出新股东对投资业务“换血”的急切诉求,显然,谢亮锋重任在肩。
除谢亮锋外,信泰人寿的核心管理层还有四人:分管财务的副总经理李晨、首席投资官林彦百、总精算师余跃年以及首席风险官张静波。尽管这支“四人小组”在信泰人寿履职多年,但公司关键的总经理岗位空缺已持续近两年,董事长一职也迟迟未获监管批准。
2022年6月,时任总经理谭宁升任董事长后,总经理职位便一直处于空缺状态。2024年7月,谭宁卸任董事长,业内曾有传闻称其可能回任总经理,但这一猜测并未得到证实。董事长方面,今年初公司多项投资能力风险责任人发生变动,吴斌出任行政责任人,公告履历显示,吴斌自2023年12月起已兼任信泰人寿党委书记,并拟任董事长。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一人事安排已超过一年,仍未获得监管放行。
在核心高管职位长期空缺的同时,一场涉及多个关键部门的中高层"换血"正在信泰人寿悄然进行:涉及财务总监、运营总监、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审计稽核部总经理、客户服务部总经理等关键职位。其中,李晨卸任资产负债管理部总经理,张静波卸任风险管理部总经理。新任方面,李国辉从审计稽核部调任至风险部,田波从党办及董事会办公室副主任调任至客户服务部副总经理。密集的人事变动背后,是信泰人寿强烈的求变信号。
️分红万能险持续失血中,分红险今年面临满期给付高峰
自2023年起,信泰人寿便未再披露年报,尽管仍在定期发布偿付能力报告,但所披露的财务信息极为有限,仅涵盖保险业务收入、总资产和保险合同负债寥寥几项主要指标。
目前,公司业务规模维持在年保费收入约500亿元的水平。从增速来看,业绩波动较为明显:2021-2024年,保险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7.8%、-1.3%、10.9%和-1.1%,2025年一季度保险业务收入增速进一步下滑至-4.9%,延续了负增长态势。
数据来源:年报及偿付能力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净资产规模罕见出现下降,为3158亿元,较2024年末下降256亿元。市场环境的变化无疑是重要推手,随着利率短期回升,债券市场估值普遍承压,公司持有的债券资产价值随之缩水。与此同时,资本市场的持续震荡,也使得权益类投资的公允价值波动加剧。深层原因可能在于公司业务的持续"失血",分红险和万能险账户的长期净流出,正在不断侵蚀公司的资本基础。
数据来源:年报及偿付能力报告
2025年,信泰人寿的分红账户和万能账户“失血”状态仍在持续。最新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一季度,公司分红账户业务净现金流为-69.15亿元,万能账户业务净现金流为-8.52亿元。对比来看,2024年分红险和万能险业务净现金流分别为-45.31亿元和-75.83亿元,而2023年分别为-21.07亿元和-15.05亿元,整体呈现流出加剧的趋势。
从历史产品结构看,信泰人寿的分红险业务曾依赖几款短期产品快速冲量。其中,如意红A款两全保险(分红型)曾在2019年录得原保费收入47.0亿元,2025年保费收入更是高达216.4亿元,2025年A款和C款合计保费收入也达到135.6亿元。该产品保险期间为5年,分别在2025年、2026年面临满期给付,尤其是2025年,压力陡增。
数据来源:历年年报
万能险业务同样面临周期性挑战。2019年,信泰金富两全保险(万能型)的保户投资款高达58.7亿元,同期信泰稳得利两全保险(万能型)亦达21.5亿元。2025年后万能险规模明显收缩,当年稳得利两全保险虽仍录得22.2亿元保费。但存量产品的满期给付仍对现金流形成冲击:2024年万能险业务净流出75.83亿元,主要系5年期产品集中到期所致。随着"历史包袱"逐步出清,2025年万能险给付压力将迎来拐点。
数据来源:历年年报
信泰人寿正面临其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考验。过去两年,这家险企如同行走在钢丝之上,股权结构的波动与高管团队的频繁更迭,让公司一度陷入管理真空的困境;与此同时,业务转型的迫切需求与偿付能力的压力,又使其在平衡木上艰难前行。如今,其面临的核心命题已演变为:如何在确保存量产品如期兑付的同时,实现经营基本盘的稳定。
"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景象固然令人期待,但现实远比诗意更为严峻。真正的可持续经营,必然建立在完善的公司治理和专业管理团队的基础之上,而这恰恰是信泰人寿此前的短板。对信泰而言,当务之急不仅是完善管理团队,更要构建具有韧性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