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在历史学界地位如何?

2025-05-07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生活达人在此的回答:


郭沫若️是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史上任何人都无法迴避、无法抹煞的人物。他的崇高学术地位是由他的突出贡献决定的。像他这样在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古器物学、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学者,二十世纪中国史上没有几人,二十世纪以前亦不多见。

郭沫若先生不但才气横溢,国学基础也相当深厚。在甲骨文。

金文研究方面,他确有原创性的贡献。不过从现代学术的规範来说,他逞才使气有余,而史学的纪律则远为不足。这主要是因为他和二陈(指陈垣、陈寅恪。

吕思勉等不同,其志不在学术,而别有怀抱。

️创作特点:

郭沫若汲取了西方自古典人道主义。

至柏格森、弗洛伊德。

等纷繁的现代生命哲学的精髓,以律合自然界奔腾不息的生命流动的进取之道,从涵养乙个圆满的自我人格开始,热切地呼唤着乙个尽善尽美的社会秩序的到来。

从《日出》等作品中,都可以体会到一种奔腾不息的力量,无论是喷薄而出的新生的太阳、如烈火一样燃烧的天狗。

涅槃的凤凰,还是大都会的脉搏、无限光海中孕育的生命的情调等等,无不洋溢着强有力的生命冲动,燃烧着生命之火。

可以说郭沫若的创作就是一部部由作者的自我冲动向外扩张以唤醒宇宙万物生之律动灵之共鸣的生命交响曲。主体精神的无限扩张,使自我超越于自然之上。

作品洋溢着的对力、生命力、创造力的崇拜和讚美,向读者展示了郭沫若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丛蔽斗和理解,他用生命现象所显示的生命冲动和新陈代谢的自然法则,来否定现存的不合理秩序和制度并亩,用对完美的人生理想的追求来表达对生命渗磨发展进化的追求。

️郭沫若在近现代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社会畅聊人生的回答: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

郭沫若是二十世纪的文化巨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巨人。五四运动以后,像郭沫若这样在许多的方面都取得成就的人是不多的,可以用奇才这个词来形容他。郭沫若在学术的若干领域,特别是在中国诗歌史上,在中国古史研究、古文字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是辉煌的、巨大的。

近年来,很多文人对郭沫若大肆批评,有的符合事实,有的是歪曲事实的。出现批评和新的看法,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从总体上说,它会推动学术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乙个正常的学术环境应当是有批评有反批评的,但是,在对郭沫若的反思中,有些文章、有些学者採取了轻薄的态度,这是不正确的,应该注意以科学的态度来对他进行研究。

郭沫若的创作分析:

郭沫若的创作生活道路是多变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落是「五四」时期。主要作为浪漫主义的天才诗人,以《女神》喊出了时代的真声音,震醒了一代青年,释放了被压抑的社会心绪,满足了时代的精神需求。

这是郭沫若的**时期,这一时期他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表现,自我实现的程度很高。这当然跟「五四」时期特定氛围有关,那种宽鬆、自由、充满朝气的环境也有利于形成郭沫若浪漫的人格与创作风格。

第二个段落是。

三、四十年代,郭沫若变为「诗人—社会活动家」。由「文学革命」、「两个口号」论争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郭沫若常因其文名簇拥到**,虽然其浪漫的个性并不宜于政界,却也以相当多的精力投入社会活动。

️如何评价郭沫若

教育暖风的回答:


️郭沫️若先生️不断革命、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不论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都保持着极大的革命热忱,斗志旺盛,充满活力,年愈老而志弥坚。他是永葆革命青春的先锋战士。

郭沫若先生不畏艰难险阻、勇攀科学高峰。他在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中,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敢于坚持真理,经常同恶劣环境和习惯势力作不调和的斗争,为我们树立了乙个无产阶级学者和作家的崇高形象。

️郭沫若的人物经历

1892年11月16日,郭沫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

1914年1月,赴日本留学。

1915年,进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

1918年,公升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

1919年,组织抵日爱国社团夏社;同年,创作诗歌《抱和儿浴博多湾中》《凤凰涅槃》等。

1921年8月,诗集《女神》出版。

1923年,完成历史剧《卓文君》、诗歌戏曲散文集《星空》。

1924年,完成历史剧《王昭君》。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完成论着《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归国参加抗战,在上海主办《救亡**》。

1938年4月,任国民**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

1941年12月,写成五幕历史剧《棠棣之花》。

1942年,完成历史剧《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

1943年,完成历史剧《南冠草》。

1944年写《甲申三百年祭》。

1949年10月,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10月19日,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1953年,当选第二届中国文联主席。

1958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1959年,完成历史剧《蔡文姬》。

1960年1月,完成历史剧《武则天》;同年,当选第三届中国文联主席。

1969年,完成论着《李白与杜甫》。

1973年,论着《出土文物二三事》出版。

1978年,当选第四届文联主席;6月1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首先,一bai 个身边的du例子,一个女同学她毕业后zhi还工dao 作了一年,想考历史研回,三跨,成功上岸。答所以跨考是可以成功的!跟别说本专业了 但是你也知道有时候选择大于努力,有的学生普通本科三跨就大半年的複习时间,还把目标定得特别高,冲刺985,那第一次考八成就是炮灰,你问跨考难吗?同学肯定...

1 长期的 割据混战使人民渴望统一。2 儘管国家 但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各族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加上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各民族封建化程序加快,出现民族融合的高潮,这有利于国家的统一。3 由于北方战乱,北方人民大批南迁,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 工具,促进了江南...

中国研究生招生资讯网有以下一些参考资料 希望对你有帮助 你可以去参考一下 祝你好运 历史专业考研怎么考?考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初试 考三门。1 历史学,通史 中国古代史30 中国近代史20 世界古代史20 世界近代史30 一共300分,答题时间3个小时。20道选择题,每题2分 8道名词解释,每题1...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