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闪点越高自燃点越低,闪点和自燃点的区别
月似当时的回答:
因为闪点低说明挥发性大,蒸汽密度小,容易散发,自燃一般是物料蒸汽首先着火,然后引燃液体。闪点高的物料,蒸汽密度大不易散发,积聚在一起达到一定浓度,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自燃。所以闪点越高自燃点越低。
油料在规定条件下受热到开始被火苗引起闪火时的温度。油料闪点的高低主要与其蒸发性有关;馏分愈轻,愈易蒸发,闪点就愈低。油料的闪点愈低,就愈容易被火苗点燃引起燃烧,火灾的危险性就愈大。
所以,闪点可以被看为防火安全指标。各种液体是易燃还是可燃,就是根据其闪点高低分组的。测定重质油料如润滑油的闪点,如发现其闪点急剧下降,可判断其混入了轻质燃料油。
沥青在规定的闪点仪中加热至产生一瞬即灭的闪火时的最低温度。
最常採用的布林肯开口杯闪火点、克利夫兰开口杯闪火点和潘马氏闭口杯闪火点等。我国现行标準採用布林肯开口杯闪火点。从消防观点来说,液体闪点就是可能引**灾的最低温度。
闪点越低,引**灾的危险性越大。
️扩充套件资料
闪火点的高低,取决于可燃性液体的密度,液麵的气压,或可燃性液体中是否混入轻质组分和轻质组分的含量多少。可燃性液体使用过程中若闪点突然降低,可能发生轻油混油事故或水解(对某些合成油而言),必须引起注意。
可燃液体的闪点随其浓度的变化而变化。闪点的高低与油的分子组成及油麵上压力有关,压力高,闪点高。
闪火点是防止油发生火灾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敞口容器中,油的加热温度应低于闪点10℃;在压力容器中加热则无此限制。
从防火角度考虑,希望油的闪点、燃点高些,两者的差值大些。而从燃烧角度考虑,则希望闪点、燃点低些,两者的差值也儘量小些。
狙神哥的回答:
油得挥发成油气,混合了氧气才能燃烧,所以油燃烧时这火离油表面有距离的。
油的挥发随着温度的增加是加大的,当挥发达到一定程度时,表面浓度就达到可以点燃的效果,但是此时的挥发程度又不能维持燃烧,所以就有闪燃的现象,一闪即灭,我们称此时的温度是闪点。如果温度再增加,那么挥发就更强了,就能维持燃烧了,此时的温度是燃点。所以闪点和燃点是指油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下油的挥发情况。
也就是说闪点表现的是挥发强度的温度,这是物理变化的概念。
而自燃点不是指油的温度,而是指油气和氧气的混合气温度达到一定高,混合气自己燃烧了,所以自燃点是指混合气的一个温度。混合气要有浓度範围才能燃烧,比如20%-70%能燃烧,自燃点在这个浓度範围内肯定是不一样的,当然还和压力什么的也有关。所以自燃点表现的是在多少温度下油气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这是化学变化概念。
那么为什么闪点越高自燃点越低呢?很简单。挥发是物理变化,而燃烧是化学反应。
大分子的油分子间作用力比较大,所以黏糊糊,挥发难,那么闪点就高;但是大分子烃类的化学键不稳定,更容易发生氧化反应,所以更容易燃烧,自燃点就低呗。
抄永望泷赫的回答:
问题自相矛盾:自燃点到底是越低还是越高?闪点:
指在规定的加热条件下,并按一定的间隔用火焰在加热油品所逸出的蒸气和空气混合物上划过,能使油麵发生闪火现象的最低温度,闪点温度比着火点温度低些,从消防观点来说,液体闪点就是可能引**灾的最低温度。闪点越低,引**灾的危险性越大。燃点:
指可燃性液体表面上的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接触而发生火焰能继续燃烧不少于5s时的温度。挥发性越强,闪点越低;**温度、燃烧放出的热量共同决定燃点,即放热大者,更易持续燃烧。
热心网友的回答:
我的理解是这样:
决定闪点的是可燃物质的挥发性,但是可燃物质是有限的。
闪点《燃点,闪点低的油品在较低温度下(小于自燃点)可燃物质挥发走了,剩下的部分不易自燃,所以闪点低自然点反而高;同理闪点高自然点低。
看见你的鬼咧的回答:
液体燃料的密度越大,闪点越低,而自燃点越低
液体燃料的密度越小,闪点越高,而自燃点越高
️闪点和自燃点的区别
这么龙厄尔尼诺的回答:
一、定义
1、闪点
指在规定的加热条件下,并按一定的间隔用火焰在加热油品所逸出的蒸气和空气混合物上划过,能使油麵发生闪火现象的最低温度。闪点在61℃以下的油品为易燃品,闪点在61℃以上的油品为可燃品。
2、自燃点
把油品加热到很高的温度后,使其与空气接触,在不同引火的条件下,油品因剧烈的氧化而产生火焰自行燃烧的最低温度。
二、火源
1、闪点
需要外部火源引燃。
2、自燃点
自燃点不需要引火。
三、影响因素
1、闪点
可燃液体的闪点随其浓度的变化而变化;闪点的高低与油的分子组成及油麵上压力有关,压力高,闪点高。
2、自燃点
压力越高,自燃点越低;混合气中氧浓度越高,自燃点越低;活性催化剂能降低自燃点,钝性催化剂能提高自燃点;器壁的不同材质有不同的催化作用;容器直径越小,自燃点越高;挥发出的可燃物越多,其自燃点越低;固体颗粒越细,其比表面积就越大,自燃点越低。
消考赵玺的回答:
什么是闪点、燃点、自燃点?
热心网友的回答:
1.闪点
闪点是石油产品等可燃性物质的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物,在有火焰
接近时,能发生闪火的最低温度。在闪点温度下的油品,只能闪火不能连续燃烧。因为在闪点温度下,液体油品蒸发速度比燃烧速度慢,油气混合物很快烧完,蒸发的油气不足以使之继续燃烧,所以在闪点温度下只能一闪即灭。
2.燃点和自燃点
测点油品开杯闪点时,达到闪点温度以后,继续加热提高温度,当达到某一油温时,引火后生成的火焰将不再熄灭,持续燃烧。油品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油温,称为自燃点。
测点闪点和燃点需要从外部引火。如果将油品隔绝空气加热到一定的温度,然后使之与空气接触,则无需引火,油品即可自行燃烧,这就是油品的自燃。发生自燃的最低油温,称为自然点。
闪点、燃点和油品的汽化性相关,自燃点与油品的氧化性有关。轻馏分分子小,沸点低,易蒸发,所以馏分越轻其闪点和燃点就越低。馏分越轻越难氧化,越重越易氧化,所以轻馏分自然点比重馏分的高。
小白我们回家啦的回答:
闪点:指在规定的加热条件下,并按一定的间隔用火焰在加热油品所逸出的蒸气和空气混合物上划过,能使油麵发生闪火现象的最低温度,以℃表示。油品闪点的高低表明油品的易燃程度,易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气化程度以及它的安全性
油品的危险等级也是根据闪点来划分的。闪点在61℃以下的油品为易燃品,闪点在61℃以上的油品为可燃品。在贮运
和使用中禁止将油品加热到它的闪点,加热的最高温度一般应低于闪点20-30℃。测定油品闪点的方法有两种:闭口杯法和开口杯法。
两者主要的区别是闭口闪点仪是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油气,而开口闪点仪中的油品蒸气可以自由扩散到周围空气中,因而同一油品用两种仪器测得的闪点值不同,油品的闪点越高,两者的差别越大。闭口杯法用以测定燃料和轻质油品的闪点,开口杯法用以测定重质油品的闪点。
自燃点:把油品加热到很高的温度后,使其与空气接触,在不同引火的条件下,
油品因剧烈的氧化而产生火焰自行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自燃点与闪点及燃点的不同之处,主要是不需引火,而后者则需要外部火源引燃。所有石油产品的自燃点均较常温要高很多,但处于高温状态的油品一旦从管线的接头、法兰等处漏出热油,并与空气相遇往往也会自然引**灾。
在各类油品中,油品愈轻,其闪点与燃点愈低,而自燃点却愈高。
热心网友的回答:
闪点是有外界火源/火花存在下点燃的,自燃点是不需要外界火源自己就燃烧的。
热心网友的回答:
(1)燃点---是指可燃物质加温受热、并点燃所需的最低温度,即为该物质的「燃点」。也称「着火点」。物质的燃点越低,越容易燃烧。
(2)闪点---是指可燃液体挥发出来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从理论上讲,高海拔距离太阳更近,但是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相比,这个距离非常小。换句话说,在不同的大气高度,可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差别不大。如果不离开地球,是感受不到太阳辐射的变化。在高海拔地区并不会让我们靠近太阳,更别提温度升高了。大气压力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将其他分子压在顶部的空气分子数量会减少。这...
1 因为气压低,空气稀薄。海拔高的地区的大气保温较差,导致热量大量散失 2 海拔高的地方,云层少,晚上对地面的逆辐射作用弱,温度低 由于海拔高,白天吸收地面辐射少,因为,随海拔的升高温度越低,3 大气的温度主要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海拔高的地方,空气稀薄,白天,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就少,温度低 晚上,...
对流层的辐射 不是大气辐射,而是地面辐射,所以越靠近地面受到的辐射越强 我们的大气分为对流层 平流层和高层大气等许多层,由低到高顺序分布 我们知道对流层的主要成分是水汽 二氧化碳和固体尘埃,这些物质能够吸收长波辐射,根据物理学的原理,相对低温的物体放射长波辐射,相对高温的物体放射短波辐射 太阳放射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