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有什么历史,颐和园历史故事有哪些?

2025-02-07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宝格格的回答:


颐和园,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佔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储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

乾隆十五年(2023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2023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燬。光绪十四年(2023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

光绪二十六年(2023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

热心网友的回答:


乾隆十五年(2023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咸丰十年(2023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燬。光绪十四年(2023年)重建,改称颐和园。

光绪二十六年(2023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劫掠一空。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

️颐和园历史故事有哪些?

热心网友的回答:


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

️颐和园有什么历史文化价值

_黑心伤品的回答:


园林融汇了建筑美、艺术美和自然美,它是科技和艺术相互渗透、交融的结果。中国的园林建筑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艺史中独树一帜,成就斐然。

几千年来,在中国的大地上建立有成干上万的精美园林。颐和园就是现在储存较为完整的大型皇家园林,在中国的传统园林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世界的园林建筑中也佔有重要的地位。

1、文物收藏:

新中国成立后,颐和园园藏文物计有四万余件,品类涉及铜器、玉器、瓷器、木器、漆器、书画、古籍、珐琅、钟錶、竹器、乐器、根雕、杂项等,几乎涵盖了中国传世文物的所有门类,并有不少外国文物;从价值上看,国家级文物有二万余件,其中包括虢宣公子白鼎、三牺尊、缂丝长轴佛像图等国宝级珍品。

2、建筑格局:

颐和园自万寿山顶的智慧海向下,由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了一条层次分明的中轴线。山下是一条长700多米的「长廊」,长廊枋樑上有彩画8000多幅,号称 「世界第一廊」。长廊之前是昆明湖。

昆明湖的西堤是仿照西湖的苏堤建造的。

万寿山后山、后湖古木成林,有藏式寺庙,苏州河古买卖街。后湖东端有仿无锡寄畅园而建的谐趣园,小巧玲珑,被称为「园中之园」。

3、重要事件:

颐和园是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扩充套件资料

淡季(每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热心网友的回答:


园林融汇了建筑美、艺bai术美和自然美,它是科du技和艺术相互zhi渗透、交融的dao结果。中国的园林建筑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艺史中独树一帜,成就斐然。

几千年来,在中国的大地上建立有成干上万的精美园林。颐和园就是现在储存较为完整的大型皇家园林,在中国的传统园林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世界的园林建筑中也佔有重要的地位。

1、文物收藏:

新中国成立后,颐和园园藏文物计有四万余件,品类涉及铜器、玉器、瓷器、木器、漆器、书画、古籍、珐琅、钟錶、竹器、乐器、根雕、杂项等,几乎涵盖了中国传世文物的所有门类,并有不少外国文物;从价值上看,国家级文物有二万余件,其中包括虢宣公子白鼎、三牺尊、缂丝长轴佛像图等国宝级珍品。

2、建筑格局:

颐和园自万寿山顶的智慧海向下,由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了一条层次分明的中轴线。山下是一条长700多米的「长廊」,长廊枋樑上有彩画8000多幅,号称 「世界第一廊」。长廊之前是昆明湖。

昆明湖的西堤是仿照西湖的苏堤建造的。

万寿山后山、后湖古木成林,有藏式寺庙,苏州河古买卖街。后湖东端有仿无锡寄畅园而建的谐趣园,小巧玲珑,被称为「园中之园」。

3、重要事件:

颐和园是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热心网友的回答:


的的的的确确实实在在的人

️颐和园历史

点点星光带晨风的回答: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乾隆二十九年(2023年)建成清漪园,耗银480余万两。清漪园内以中国古代神话中「海上三仙山」的构思,在昆明湖及西侧的两湖内建造三个小岛:南湖岛、团城岛、藻鉴堂岛,以比喻海上三山:

蓬莱、方丈、瀛洲。

清漪园的总体规划以杭州西湖为蓝本,同时广泛仿建江南园林及山水名胜,如凤凰墩仿太湖、景明楼仿岳阳楼、望蟾阁仿黄鹤楼、后溪湖买卖街仿苏州水街、西所买卖街仿扬州廿四桥等等。

园内的主体建筑为大报恩延寿寺,并有一条长达700多米尺的长廊,其建筑与装饰绘画都相当精彩具有艺术价值以及众多游赏建筑。 颐和园万寿山清漪园园中理政及居住性质的建筑极少,乾隆帝游览清漪园均为当日往返,从未在园中居住。

颐和园鼎盛时期,规模巨集大,佔地面积2.97平方公里,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佔四分之三(大约220公顷)。

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为代表性建筑。古树名木1600余株。

清朝道光年后,由于国力衰弱,宣布撤三山陈设,清漪园逐渐荒废。咸丰十年(2023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大火烧燬。 光绪十年至二十一年(2023年至2023年),为慈禧太后退居休养,以光绪帝名义下令重建清漪园。

由于经费有限,乃集中财力修复前山建筑群,并在昆明湖四周加筑围墙,改名颐和园,成为离宫。光绪二十六年(2023年)园内建筑及文物遭八国联军破坏,光绪二十八年(2023年)修复。颐和园儘管大体上全面恢复了清漪园的景观,但很多质量上有所下降。

许多高层建筑由于经费的关係被迫减矮,尺度也有所缩小。如文昌阁城楼从三层减为两层,乐寿堂从重檐改为单檐,也有加高的建筑,如大戏楼。苏州街被焚燬后再也没有恢复。

由于慈禧偏爱苏式彩画,许多房屋亭廊的彩画也由和玺彩画变为苏式彩画,在细节上改变了清漪园的原貌。

思雨点的回答: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帝十五年(公元2023年),历时15年竣工,是为清代北京着名的「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中最后建成的一座。咸丰十年(公元2023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同遭严重破坏。

光绪十二年(公元2023年)开始重建,光绪十四年(公元2023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以海军军费的名义筹集经费)修复此园,改名为「颐和园」,其名为「颐养太和」之义。光绪二十一年(公元2023年)工程结束。颐和园成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2023年,光绪帝曾在颐和园仁寿殿接见维新思想家康有为,询问变法事宜;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被长期幽禁在园中的玉澜堂;光绪二十六年(公元2023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洗劫,翌年,慈禧从西安回到北京后,再次动用鉅款修复此园。2023年,颐和园闢为对外开放公园。

️颐和园的历史由来是什么?

漫阅科技的回答:


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这里原是许多泉水汇成的一处天然湖泊,叫做「瓮山泊」,旁边有座山叫瓮山,附近都是水田,风景酷似江南。从金朝开始,金世宗完颜亮就在这里设定行宫。元代定都北京后,由郭守敬主持,把昌平的神山泉水和沿途流水引到湖中,使瓮山泊成为大都宫城内用水的蓄水库。

到了明代,湖中植满荷花,周围水田中广种水稻,并在岸边兴修亭台楼阁和佛寺、道观,使国都的西北郊出现了一个风景如画的江南景区,成为吸引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清乾隆年间开始花巨资在这里修建清漪园,作为皇家园林和行宫。2023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被毁。

2023年,慈禧重修时改名为颐和园。

北京颐和园,始建于1750年,1860年在战火中严重损毁,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进行了修缮。其亭台 长廊 殿堂 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 艺术地融为一体,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颐和园,位于山水清幽 景色秀丽的北京西北郊,原名清漪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时值中国最后...

在颐和园循万寿山南麓沿昆明湖北岸构筑。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五年 1750 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燬后,于1888年又重新建造。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大亭,中间穿过排云门,两侧对称点缀着留佳 寄澜 秋水 清遥四座重檐八角攒尖亭。象徵春夏秋冬四季。全长728米,共273间。长廊以其精美的建筑 曲折多变和极丰...

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这里原是许多泉水汇成的一处天然湖泊,叫做 瓮山泊 旁边有座山叫瓮山,附近都是水田,风景酷似江南。从金朝开始,金世宗完颜亮就在这里设定行宫。元代定都北京后,由郭守敬主持,把昌平的神山泉水和沿途流水引到湖中,使瓮山泊成为大都宫城内用水的蓄水库。到了明代,湖中植满荷花,周围水田中广种...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