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了解欧美国家的风俗和禁忌
迷途你大哥的回答:
由于各国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不同,各国人民在进行礼尚交往时的习惯也有不少差异。特别是中西方之间,礼仪上的差别很大,因为不了解这些差异而引起的误会和笑话并不少见。近代历史上有两则故事,相信大家会比较熟悉。
故事一是:李鸿章曾应俾斯麦之邀前往赴宴,由于不懂西餐礼仪,把一碗吃水果后洗手的水喝了。当时俾斯麦不了解中国的虚实,为了不使李鸿章丢丑,他也将洗手水一饮而尽,见此情景,其他文武百官只能忍笑奉陪。
还有一个故事是:一个国民党军官携夫人去机场迎接来自美国的顾问。双方见面后,美国顾问出于礼貌说:
「您的夫人真漂亮!」军官甚感尴尬又不免客套一番:「**,**!
」在中国,这本是一句很普通的客套话,可是蹩脚的翻译却把这句话译成:where?where?
美国顾问听了莫明其妙,心想:我只是礼貌地称讚一下他的夫人,他居然问起我他的夫人**漂亮?于是他只好说:
「从头到脚都漂亮!」这两个故事都是由于中西文化差异闹出的礼仪上的笑话。由此可见,了解中西方礼尚交往之间的习惯差异是很有必要的。
往大处来说,一个国家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中,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将有利于各国之间的交往。从小处来讲,一个人了解对方的礼仪民间习惯,是对对方的尊重,容易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以便交往的顺利进行。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髮展,东西方的礼仪正在相互融合,西方人逐渐地接受了东方文化中重情感等合理因素,东方人也逐渐地接受了西方文化中先进文明的礼仪和交往方式。
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而对礼仪产生的影响还很多,为此本文就以下几方面具体**东西方文化差异对礼仪所产生的影响:
一、社会交往方式的差异对礼仪的影响
二、个人人生观的差异对礼仪的影响
(一)个人荣誉感与谦虚谨慎
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而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而相反,中国文化却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则提倡谦虚谨慎。一般来说,中国人大多反对或蔑视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
例如,「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no,no,my english is very poor」;「you've done a very good job,」「no,i don't think so.it's the result of joint efforts.」,这在中国人看来当然是一种谦虚的说法,而在西方人看来,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讚扬者的鉴赏力。
可见,这种中国式的谦虚在西方资本主义的竞争市场是行不通的。
(二)自我中心与无私奉献
西方人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主要表现在:1.自己为自己负责。
在弱肉强食的社会,每个人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因此,每个人都必须自我奋斗,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2.不习惯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不过问他人的事情。正由于以上两点,主动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在西方往往就成为令人难堪的事。
因为接受帮助只能证明自己无能,而主动帮助别人会被认为是干涉别人私事。
中国人的行为準则是「我对他人,对社会是否有用」,个人的价值是在奉献中体现出来的。中国文化推崇一种高尚的情操———无私奉献。在中国,主动关心别人,给人以无微不至的体贴是一种美德,因此,中国人不论别人的大事小事,家事私事都愿主动关心,而这在西方则会被视为「多管闲事」。
(三)创新精神与中庸之道
西方文化鼓励人民开拓创新,做一番前人未做过的、杰出超凡的事业。而传统的中国文化则要求人们不偏不倚,走中庸之道,中国人善于预见未来的危险性,更愿意维护现状,保持和谐。当然,近年来我国也大力提倡创新改革,但务实求稳之心态仍处处体现。
冒险精神仍是不能与西方人相比的。
(四)个性自由与团结协作
西方人十分珍视个人自由,喜欢随心所欲,独往独行,不愿受限制。中国文化则更多地强调集体主义,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主张同甘共苦,团结合作,步调一致。
三、法制观念的不同对礼仪的影响
东方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代表,而儒家思想重义轻利。为了兄弟朋友的情义,可以网开一面,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其结果往往是行为过头,丧失了更多的应得利益。比如中国人重人情,人情味浓厚。
有句老话:「血浓于水」「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这些话所包含的意思是人情影响判断,人情重于道义。
「水」,即使不美,但只要是家乡水,那也就美了,这就是情重于理的表现。甚至有时会情重于法,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曆来有情影响法的制度空间,也就是说,我们中国人先讲合情,再讲合理,然后讲合法。若合法而不合情合理,这法就难以执行,若合情合理,有法也可以不依。
而西方人则是倒过来的。西人重法,不重人情。法在理前,理在情前。
我们时常看到西方父子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上法庭打官司。有些事明明不合情不合理,但合法,吃亏者也只有自认倒霉,旁观者也只能容忍。但若有的事不合法,即使合情合理,西人也会争论不休,直到闹上法庭。
在情理法的中国,人情味浓厚,什么事都可以想想办法,託託人情,走走关係。这是一种自然保险系统,人们容易在艰苦的环境下渡过难关。因此在中国,人事关係极为重要,生活之中充满天伦之乐。
但也容易产生不公正;在法理情的西方国家,人情似纸,相互之间可说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有什么矛盾,先讲理,后上法庭,简单明了。西方人虽淡薄人情,却十分讲公正、平等,即使是一介草民,只要是真正合理合法,就是同总理打官司,他也照样可以打赢。
在西方国家生活,有点像广寒宫里,富裕、清明、漂亮,却有一般寒冷之感。尤其是老人,孤孤单单,踽踽独行,在我们中国人看来甚是可怜。
四、社会习俗的不同对礼仪的影响
在东方文化中,男士往往倍受尊重,这主要受封建礼制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东方文化也主张男女平等,但在许多时候,男士的地位仍然较女士有优越性,女士仍有受歧视的现象。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尊重妇女是其传统风俗,女士优先是西方国家交际中的原则之一。
无论在何种公共场合,男士都要照顾女士,比如,握手时,女士先伸手,然后男士才能随之;赴宴时,男士要先让女士坐下,女士先点菜,进门时,女士先行;上下电梯,女士在前……。现在,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西方的女士优先原则在东方国家也备受青睐。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也使东西方礼仪日趋融合、统一,更具国际化。
再如,在处理长幼关係时,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对待长者特别尊敬、孝敬。比如,在许多中国人看来,如果老人有子女,年老时子女把老人送到养老院或敬老院去生活,这就是不孝,过年过节儿女一般要和老人一起过。在中国农村一些地方,过年时,晚辈都要给长辈行跪拜礼。
而在西方国家,由于崇尚自立,儿女成年后和父母间的来往则越来越少,致使许多老人时常感到孤独,晚年生活有一种凄凉感。
五、等级观念的差异对礼仪的影响
东方文化等级观念强烈。无论是在组织里,还是在家庭里,忽略等级、地位就是非礼。儘管传统礼制中的等级制度已被消除,但等级观念至今仍对东方文化产生影响。
在中国,传统的君臣、父子等级观念在中国人的头脑中仍根深蒂固。父亲在儿子的眼中、教师在学生的眼中有着绝对的权威,家庭背景在人的成长中仍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另外,中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複杂,传统的幸福家庭是四代同堂。
在这样的家庭中,老人帮助照看小孩,儿孙们长大后帮助扶养老人,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帮助,密切了亲情关係。
在西方国家,除了英国等少数国家有着世袭贵族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外,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倡导平等观念。特别在美国,崇尚人人平等,很少人以自己显赫的家庭背景为荣,也很少人以自己贫寒出身为耻,因他们都知道,只要自己努力,是一定能取得成功的。正如美国一句流行的谚语所言:
「只要努力,牛仔也能当**。」(if working hard, even acowboy can be president.)在家庭中,美国人不讲等级,只要彼此尊重,父母与子女可直呼其名。
他们的家庭观念往往比较淡薄,不愿为家庭做出太多牺牲。
当然,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导致的礼仪上的差异还有很多,比如服饰礼仪、进餐礼仪等等,由于篇幅等多方面的制约,在此不能一一深入**。总之,中西方之间有各自的文化习惯,由此也产生了不少不同的交往习惯。
️关于各国风俗习惯和禁忌的知识
__yin为有你的回答:
以饮食为例
一、用大吃大喝
表示感谢。
这是阿富汗一些地区的习俗。这表示主人招待客人十分诚恳。吃得越多,对方越高兴,那才是礼貌。如果随便吃几口就停嘴,对方会不高兴。
到这些地方去做客,需事先带点助消化药。
二、吃多吃少,随你便。
这是汶莱人的待客习俗。在汶莱,家里来了客人,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向自己问好,主人就会笑脸相迎,热情接待,把家中吃的东西都拿出来供客人享用。但是主人从不劝食,对方吃不吃、吃多吃少、好吃不好吃,从不过问。
主人认为这样问客人是不礼貌的。
三、「我吃饭,你付钱。」
在印度的一些地区,如果同商业谈判物件和朋友共进晚餐,他们会自自然然地说:「你的资本比我的多,所以这笔餐费应该由你付。」不熟悉情况或初来乍到的客人,常常会被这种场面闹得啼笑皆非。
钱多的人或是受欢迎的人应该付钱———他们认为这是对客人的尊重,与抠门或挨宰不能相提并论。
四、吃定量,多吃自费。
瑞士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但瑞士人精打细算,节约成风。在这个国家承办的世界性高层活动,一日三餐固定**每人一份,或是把这份餐费发给个人,让你自己找地方去吃。除此之外,每人免费**一杯茶。
谁要是多吃多喝,得自己另外付钱,国内外客人一视同仁,概不例外。
五、先订「协议」后吃饭。
与澳大利亚人共进午餐要特别注意记住哪一顿饭该由谁付钱,付钱过于积极或忘记付钱都是不礼貌的。在一般情况下,提议喝酒的人,通常需要付钱,不可各自付钱,除非事先说好。
六、吃多少要多少,严格「三光」。
德国人讨厌凡事浪费的人,所以一般人都没有奢侈的习惯。与德国人相处,务必遵守这个习惯,才能跟他们打成一片。如与他们共进餐馆,不能多要根本吃不了的东西,已要的饭菜必须吃光,即使是汤也要用麵包蘸着吃下去或喝光,用舌头舔光碟子的场面也是司空见惯。
实际上国内出了山海关个人住家就基本不会装空调了,因为冬天有集中供暖夏天又不热根本不需要。虽然没去过,但想必法国也是同样的原因。欧美国家的人用橡木地板吗?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对于橡木地板 的认同度比较高,基本达到了,地板就是oak 橡木 oak就是地板 的地步。实际上,橡木地板在欧美已经有着数百年的使用历...
俄罗斯人野蛮霸道,不遵守西方人制定的游戏规则,成天就想着开疆拓土,不论是沙俄 苏联 还是现在的俄罗斯 为什么欧美国家一直不喜欢俄罗斯人 就跟日本人不喜欢中国人一样 远处说,是东正教和天主教导致的文化差异 近处说,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导致的隔绝 在近处说,是处于各自安全需要导致的敌对 冷战时期结下的樑...
楼上说的对的,外国的神父就和中国庙里的住持一样,而且外国管神父都叫father的,和父亲是一个词。他们在信徒眼里自然是很重要的人物了,心灵导师那一级的,就算不信教的人看到人家为了信仰放弃人间的荣华富贵,多少也有点尊重吧 不过最近出了好多神父 幼童的丑闻,让他们的形象大打折扣哟 没错,在欧洲,教信仰率...